7版 财经新闻  查看版面PDF

2023年

9月20日

查看其他日期

毕马威汽车领域专家:中国车企须未雨绸缪应对海外竞争

2023-09-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文嫣

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高歌猛进,科技进步推动着汽车产业进入多项变革、多种需求同时发生的周期,竞争格局不断重构。近日,毕马威中国多位合伙人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针对自动驾驶领域发展、中国新能源车企海外市场拓展等话题分享了观点。

中国汽车产业提速“超车”

《毕马威中国汽车科技50报告》提到,由于政策激励,国内品牌在电动车领域起步较早,通过电动车的快速上量实现了“弯道超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234.1万辆,同比增长76.9%;整车出口金额46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汽车出口量继去年超过德国后,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对日本的超越。

海外布局方面,今年以来,中国车企继续深耕东南亚、中东等市场,同时也在加快布局以欧洲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增量市场。跨国并购、建厂、成立研发中心、开拓销售渠道等消息频出,本地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

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华东及华西区首席合伙人杨洁表示,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通信、车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汽车产业迎来变革期。众多科技创新企业也随之涌现,不断促进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驱动着传统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方向创新升级。产业变革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汽车正在由纯代步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演变,成为集出行、娱乐、办公于一体并嵌入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环。面对新机遇,众多投资者加速投入科技能力,除了提升产品力外,还努力朝着科技服务方向布局。

自动驾驶加速落地

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关注的热门话题。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审计主管合伙人徐侃瓴表示,得益于技术逐步成熟和成本下降,乘用车新车搭载L2(L2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渗透率提升,2022年我国在售新车L2和L3(L3级别自动驾驶)的渗透率分别为35%和9%。L3是技术上的重要分水岭,但目前距离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尤其是全无人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及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毕马威中国工业制造及汽车行业咨询主管合伙人张庆杰表示,在欧美地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已经比较成熟。预计未来5至10年,欧美地区将进一步放宽对自动驾驶汽车的限制,并推动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以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在中国,中国政府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划。预计未来5至10年,中国将成为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重要区域。中国拥有庞大的汽车市场和产业链,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加大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力度,加速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此外,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中国新能源车企须提前布局应对海外竞争

中国新能源车企参与海外市场,要做好本地化,前期缜密的调研必不可少。毕马威中国工业制造及汽车行业税务主管合伙人张曰文认为,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驱动下,中国新能源车企历经十年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兼具整体水平优势和性价比优势。随着中国汽车出口量不断提高,各类壁垒很有可能成为阻碍中国汽车“走出去”的最大风险。有意进入新市场尤其是更为成熟的欧美日市场的中国企业将面临财务、法律、税务、监管、环保合规等一系列挑战。相关部门要建立起国际对话渠道,企业自身也要提前布局,以应对海外市场的竞争环境。

张庆杰认为以下问题需要未雨绸缪:

一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一些国家可能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如增加关税、设立进口配额等,以保护本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二是技术壁垒。有些国家可能会在技术上设置壁垒,以阻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进入。中国企业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适应性。

三是知识产权纠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知识产权问题可能成为一个摩擦点。中国企业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积极申请相关专利,并注意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

四是国内市场饱和度增加。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国内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当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时,企业要考虑拓展国际市场,以保持持续增长。

张庆杰认为,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中国企业要了解目标市场的政策法规、市场需求、消费习惯等,以确定合适的营销策略和产品改进方向;多元化市场布局,通过开拓多个市场,降低单一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加强技术研发,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积极申请专利,并避免侵犯他人专利权;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更好融入当地市场,提高当地市场对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