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出炉 打造一批应用标杆 到2025年智能算力占比35%
|
◎记者 刘怡鹤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
2022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算力向政务、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加速渗透。业内人士认为,《行动计划》的实施,将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文件强调智能算力建设,为各地建设新型算力体系指明了方向。
2025年算力规模
将超300 EFLOPS
《行动计划》从计算力、运载力、存储力、应用赋能四个方面提出了到2025年的发展量化指标,引导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计算力方面,算力规模超过300 EFLOPS(EFLOPS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数运算),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运载力方面,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间基本实现不高于理论时延1.5倍的直连网络传输,重点应用场所光传送网(OTN)覆盖率达到80%,骨干网、城域网全面支持IPv6,SRv6等新技术使用占比达到40%。存储力方面,存储总量超过1800 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到30%以上。应用赋能方面,围绕工业、金融、医疗、交通、能源、教育等重点领域,各打造30个以上应用标杆。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197 EFLOPS,位居全球第二。算力总规模近5年年均增速近30%。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不仅是算力深化赋能的重点行业之一,也将为《行动计划》的落地实施提供重要保障措施。《行动计划》提出,加大对算力基础设施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算力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力度。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丁波涛表示,《行动计划》对我国算力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将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具体而言:一是有助于提供更充足的高质量算力供给;二是通过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和海外算力布局,解决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东边强西边弱”“国内强国外弱”等问题;三是提出多个“算力+”工程,针对各主要行业的算力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算力供给方案。
重点建设智能算力
智能算力即人工智能算力,是面向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训练与模型运行服务的计算机系统能力。智能算力通常由GPU、ASIC、FPGA、NPU等专用芯片承担计算工作,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时具有性能更优、能耗更低等优点。
丁波涛说:“《行动计划》强调智能算力建设,明确2025年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以满足区块链、元宇宙、大模型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对高性能算力的庞大需求。这为各地建设新型算力体系指明了主攻方向,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算力结构优化。”
《2023智能算力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为41 EFLOPS,在总算力规模中占比22.8%。中国智能算力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智能算力规模与2021年相比增加了41.4%,高于全球整体智能算力增速(25.7%)。
根据《行动计划》,2025年智能算力规模将超105 EFLOPS。AIGC领域企业无界AI联合创始人马千里表示:“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高端智能算力卡为英伟达A100,105 EFLOPS的算力需要538万张A100,这个数据是非常惊人的。”
马千里认为,《行动计划》强调智能算力建设,是考虑到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对智能算力的需求。同时,算力中心是耗电、耗能大户,因此《行动计划》提出促进绿色低碳算力发展。算力产业链上供电、制冷、存储等环节均有较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