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 要闻  查看版面PDF

中央定调地方债风险防控,有哪些新内涵?

2023-11-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李苑

10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地方债风险防控有了新的要求和安排。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

相较2017年提出的“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

“这说明化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在化债过程中要建立合适的新增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广发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郁认为。

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看来,相关表述变化表明防范化解地方债风险从侧重结果导向转为侧重过程和制度建设,并且明确了债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高质量发展,而不是压降债务绝对规模。

“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并不是首次提出,今年8月财政部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稳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务合并监管,推动建立统一的长效监管制度框架。

目前,除显性债务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也较大。为了强化监管,须对显性和隐性债务合并监管。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原来的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扩大为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意味着继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之后,地方城投平台各类经营性债务也将全部纳入风险防范化解范围,即对地方债务严格实行全口径管理。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在专家看来,未来中央政府可能适度加杠杆,在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同时促进高质量发展。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38.9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约42.2万亿元)之内。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今年中央提出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10月已有20多个省份发行了逾1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用于偿还政府存量债务,这也被认为用于偿还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隐性债务。

“基于对隐性债务规模的估计及未来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状况,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针对规模更大的城投平台经营性债务,接下来的主要化解方式是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实施展期降息,切实降低平台企业债务负担。”王青说。

日前中央财政决定增发1万亿元国债,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全部转给地方使用,但还本付息由中央财政负担,不增加地方债务负担。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表示,此次年内调升赤字率为未来宏观调控打开了政策空间,后续财政扩张不应局限于3%赤字率的固有框架里,应合理看待经济增长压力及央地政府加杠杆能力,从“债务—资产”转化效率角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等工具,并合理制定赤字分配比例,提升整体财政资金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