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开放航运生态圈 上海聚力“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
|
编者按:
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上海吹响了新号角,将以新的作为创造新的业绩、交出新的答卷。
上海证券报记者深入上海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各战线,全面展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澎湃动能,展现上海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气象。
◎记者 陈梦娜
上海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目前正处于从“基本建成”迈向“全面建成”的关键阶段。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多年来,上海加强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链接起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3年排名全球首位。
《提升上海航运服务业能级 助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航运服务体系高度发达、引领全球航运服务创新发展、深度融入国际航运治理体系、具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接下来上海将如何提升能级,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等方面的短板,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提升上海在全球航运市场话语权
航运与金融高度融合、相互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金融的赋能下逐步走深走实。
上海航运交易所作为航运期货品种的指数开发单位,与上海期货交易所携手,历时20年的潜心打磨,研发出航运指数期货。2023年8月18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了航运指数期货,填补了我国航运衍生品市场的空白,这也是我国首个在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指数类、现金交割的期货品种。
上海航运交易所表示,要以促进航运衍生品体系建设为己任,积极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升航运中心的能级和软实力,推动我国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转变。
航运金融企业也在积极发挥金融在航运市场的配置作用。交通银行首席专家、交银金租董事长徐斌在2023浦东航运周“航稳智远 共赢生态”大会上表示:“近年来,交银金租持续支持航运业的融资需求,年均船舶融资新增投放金额超200亿元,在全球船舶融资机构中排名前列。”
航运资源在上海不断集聚
记者在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上看见,无人驾驶自动导引车正有条不紊地装卸集装箱,东海大桥上集运卡车川流不息。数据也给予印证,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3年排名全球第一。
世界上第一条横跨太平洋的绿色航运走廊——“上海港—洛杉矶港绿色航运走廊”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上港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2024年上海港将具备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绿色甲醇燃料加注服务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多种新能源船舶加注服务业务体系。
在崇明长兴岛上,沪东中华的LNG船舶订单至少排到了2028年之后;通过产品转型升级、工艺工法创新和精益管理等一系列生产全面提速,江南造船也已经圆满完成年度商品船交付任务。
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不断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成效明显,在大型邮轮,LNG、甲醇燃料、氨燃料动力船舶,高端海洋工程装备,超大型集装箱船,高端客滚船,大型汽车运输船等领域都实现了新突破。
11月4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命名交付,标志着我国船舶工业成功摘取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航空母舰、LNG船、大型邮轮。
上海持续吸引各类航运要素集聚。全球最大航运公司中远海运集团、全球最大造船企业中国船舶集团等航运龙头企业和功能性机构云集上海。
充满活力的上海,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航运资源汇聚。上海航运的国内示范作用和国际影响力正显著增强,参与国际航运事务的能力也在与日俱增。
未来布局高端航运服务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歇。未来,上海仍需在高层级航运融资项目、绿色航运金融产品、高附加值船型制造、航运服务产业链集聚、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方面加大布局。
记者在2023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现场看到,绿色低碳零碳技术、数字化解决方案、大型邮轮、无人船艇等成为焦点。作为行业风向标,本届会展共吸引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约42%为境外企业。除了国内知名企业,现代重工、三菱重工、ABB、西门子等一众国外巨头纷纷汇聚。
不少受访参展商对贸易和船市复苏信心明显加强。 大量企业在会展现场达成合作。例如,丹麦企业丹佛斯宣布与中船瓦锡兰电气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叶兴表示,上海将持续推动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航运服务能级;国际船舶管理外资开放等一批航运创新制度在浦东先行先试;顺应航运智慧绿色发展新趋势,全力打造世界级航运枢纽;探索与国际接轨的航运制度和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