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1100亿港元 港股上市公司今年以来回购金额创历史新高
|
◎记者 唐燕飞
截至12月11日上海证券报记者发稿时,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共有186家公司回购,累计回购金额达到1113.66亿港元,这一数据已超过去年全年的1049亿港元,并创下历史新高。
统计显示,2005年以来港股共经历5轮回购潮,均在市场大幅下跌和估值处于低位时开启。今年以来的港股回购由互联网龙头领衔,腾讯控股今年以来回购超400亿港元,小米、快手-W也位列回购总额前十榜单。此外,一些绩优消费公司及以往较少回购的国企也成为回购主力军。
龙头公司大手笔回购
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港股公司回购金额分别达381亿港元、1049亿港元。截至目前,今年以来港股回购总额达到1113.66亿港元,超过去年全年。
今年以来的港股回购由龙头公司主导。龙头公司不仅回购次数多,且回购规模大。腾讯控股、友邦保险、汇丰控股、长城汽车、长实集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位列今年以来回购总额的前6名,分别回购418.04亿港元、267.62亿港元、194.25亿港元、21.98亿港元、19.67亿港元和14.31亿港元。上述6家公司合计回购总额达935.87亿港元,占今年以来港股回购总额的84.04%。
业内人士认为,港股回购市场出现一个新现象:以往较少回购的国企近年来也开始加码回购,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中远海控等。这表明,从公司管理层角度看,这些公司股价也具备吸引力。
12月8日,中远海控回购212.5万股,耗资1476.5万港元。今年以来,中远海控港股回购约5.78亿港元,累计回购约7600万股。中远海控回购、增持“双管齐下”。公司在互动平台介绍,大股东中远海运集团在2021年至2023年5月期间,实施两次增持,合计人民币48.83亿元;增持对象包括A股和H股。一系列资本运作和市值维护举措的实施,折射了中远海控在实现投资者长期稳定回报方面的努力。
恒生指数公司表示,企业回购的潜在动机,通常与其资本结构、融资成本、账面现金水平等有关。港股市场的高额回购或表明企业认为其股价被低估。
新经济公司频频出手
新经济龙头公司也纷纷加入回购队伍。12月8日,名创优品回购39.86万股,创维集团回购280万股。百胜中国、快手-W、小米集团-W也均在当日实施了回购。
一些消费类公司业绩保持较好增长,回购计划也在持续进行。据统计,11月27日至12月8日,珠宝龙头周大福累计使用1.24亿港元在二级市场回购1122.78万股。11月23日,周大福发布2024财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在截至今年9月末的前6个月中,周大福集团净利润同比上升36.25%至46.2亿港元。
部分公司不仅通过优化成本与提升经营效率来提高盈利能力,还通过回购提振市场信心。以颐海国际为例,随着餐饮消费持续复苏,公司业绩也步入增长区间。今年上半年,颐海国际实现净利润为3.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3%。截至12月11日,颐海国际今年以来回购总额近两亿港元。2020年至2022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9.83亿元人民币、8.58亿元人民币、8.16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颐海国际业绩在今年上半年迎来复苏拐点,叠加公司积极回购,有利于提升投资者回报率。
今年上半年,“潮玩第一股”泡泡玛特实现净利润4.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3%,超过去年全年;其海外业务延续高增长态势,营收同比增长近140%。10月24日,泡泡玛特披露了第三季度最新业务情况显示,公司第三季度整体收益(未经审核)同比增长35%至40%。截至12月11日,泡泡玛特已回购约3.5亿港元。
业内人士认为,新经济公司的回购往往受到市场环境影响。“新经济公司回购金额显著提升,体现出在现金流较充裕的背景下公司维护投资价值的需求。港股回购细则与全球主要市场基本接轨,监管层还在着手修订股份回购规则,通过简化回购程序以提高效率。对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比例上限、回购股价及数量、不可指定交易对手、资金来源等要求可能会被重新检视,预计后续还有一大批新经济公司将开启回购计划。”香港华夏证券行政总裁王荣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