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斯拉速度”到“莫德纳速度”说明什么?
◎记者 严曦梦 宋薇萍
“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这是四年前特斯拉落户上海临港时曾创下的“特斯拉速度”。如今,又有了“莫德纳速度”:全球制药巨头莫德纳落户上海莘庄工业区,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3个多月,成为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标杆。
在业内看来,“莫德纳速度”彰显了上海正在以更好的营商环境、更快的行政效率、更优的政务服务,彰显扩大开放、吸引外资的决心。
作为莫德纳在中国的首个药厂,美德纳中国研发生产总部项目落地上海莘庄工业区,工业用地面积269.58亩,总投资约36亿元人民币,是截至目前全国生物医药领域最大投资额的标杆性外资项目。
今年7月5日,美国莫德纳公司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闵行区政府在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0月8日土地摘牌并签订土地出让合同,从战略签约至拿地开工,仅用时3个多月。
“这是上海市区两级保障重点项目落地的极限挑战,再一次刷新了上海的纪录,是上海一流营商环境的缩影。”上海市闵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该项目创建了“辅导+预审+审批”方案征询工作机制。在项目方案正式审批前,专班就提前召集14家委办局举行了2次“联合预评审会”。
同时,美国莫德纳团队与莘庄工业区联合办公共同推进。对于美国莫德纳提出的诉求,莘庄工业区落实2小时响应+4小时落实的工作机制。为了减少时差影响因素,工业区轮班24小时在岗待命。从方案征询到审批完成,仅历时3周,为缩短项目整体落地时间提供有力保障。
倒排时间表,也是项目的特色做法之一。每周六,闵行区都会组织召开专班会,根据倒排的时间节点,各成员单位汇报一周最新进展,是否按节点完成任务,并针对遇到的具体难题,由专班进行协调解决。通过市区联动,各部门跨前一步,共同完成了此次生物医药界的新速度。
不管是“特斯拉速度”,还是“莫德纳速度”,背后都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上海速度”。自2018年起,上海连续5年出台5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今年已更新至“6.0版”,迭代实施951项改革举措,有力促进了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正是对“上海速度”的这份肯定,特斯拉在12月22日又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签约拿地,推动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落地, 将规划生产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供给全球市场,开启全球生产布局的新篇章。
今年11月,米其林上海工厂改扩建项目二期开工奠基,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年产能将提升100万条。“在上海,我们不仅有中国区总部,还有专门的米其林研发中心。我们非常看重上海在中国、在全球的地位。上海不只是中国的商业金融中心,也是全球大都市,我们把中国区总部建在上海,也显示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认可和重视。” 米其林集团首席执行官孟立国说。
的确,今年前10月,上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908家,比去年同期增长37.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20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目前,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已分别达到940家和551家。
在全球供应链面临挑战的当下,全球投资者仍然在持续“加仓”,为上海经济和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上海仍然是外商投资和全球产业链布局的首选地之一。
“‘莫德纳速度’释放了上海乃至全国经济将进一步开放的重要信号。”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谢一青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地区。从政策优惠到制度创新,上海都已形成了吸引总部经济的优势。在当前背景下,外资跨国企业入驻上海,尤其是高技术企业入驻上海,不仅能为上海经济发展带来源源动力,还能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溢出效应。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谢一青表示,世界银行将在今年正式公布第一版的“宜商环境”指数,这是对2020年之前的营商环境评估的一项重要的国际创新。在新旧评估体系的交替时期,上海有必要根据新的宜商环境的国际标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与时俱进,真正成为跨国企业区域总部的首选。营商环境的不断完善不仅能促进跨国企业在上海实现总部经济,更重要的是服务上海本地企业,最大程度实现跨国企业的产业链和技术溢出效应。
一位行业专家表示,建议上海将“莫德纳速度”从个案变成常态和惯例,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容错机制,充分调动基层改革创新的积极性,让他们放手试、大胆闯,为各类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提供更好制度政策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