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连落“三子” 央地国企控股上市公司重组整合发力
|
◎记者 王子霖
2024年开年不到两周,已有三家央企果断出手,以中钨高新、宝钢股份、广晟有色等上市公司为平台进行市场化资产整合重组。
对于央地国企开年即密集发力市场化重组整合,多位业内专家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2024年央企的资源整合,特别是围绕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政策面上,国务院国资委提出,2024年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3—2025年)的攻坚之年,要力争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作为本轮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市场化整合重组力度,将成为2024年改革工作的重头戏。
连落“三子”
围绕资本市场整合资产马不停蹄
新年伊始,央地国企即“三箭齐发”,密集发力市场化资产整合。
1月9日晚,五矿集团所属上市公司中钨高新公告,拟购买五矿钨业、沃溪矿业合计持有的柿竹园公司控股权。1月2日,作为宝钢股份百亿元战略投资的一部分,宝钢股份启动全体系对山钢日照的协同支撑工作。1月1日,稀土行业再度实施资源整合,中国稀土集团成为上市公司广晟有色新任实际控制人。
首先来看最新披露的中钨高新重组方案。中钨高新称,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五矿钨业、沃溪矿业合计持有的柿竹园公司100%股权。柿竹园公司主营业务为钨、钼、铋、萤石等多金属矿的采选,钨精矿冶炼加工和铋系新材料研发。据披露,2021年、2022年和2023年1至9月,柿竹园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2.61亿元、2.52亿元及3.95亿元。
“本次交易有助于中钨高新形成集钨矿山、钨冶炼、硬质合金及深加工的完整钨产业链,整合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上市公司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中钨高新公告表示,本次重组交易完成后,柿竹园公司将纳入上市公司的合并范围,上市公司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预计将得到提升,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巩固行业地位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再来看宝钢股份对山钢日照的全体系支持。1月2日,宝钢股份、山钢股份与山钢日照在山东省日照市召开山钢日照干部大会暨协同支撑启动仪式,正式启动宝钢股份全体系对山钢日照的协同支撑工作。
记者注意到,本次协同支撑是中国宝武战略投资山钢集团的一部分。据宝钢股份披露,公司以107.03亿元现金收购山钢集团持有的山钢日照48.61%股权。宝钢股份表示,本次交易既是中国宝武服务国家战略,践行央企基础功能保障作用,沿江沿海“弯弓搭箭”战略布局,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实践,更是中国宝武、宝钢股份做强做优钢铁主业,实现优质钢铁基地强强联合的具体体现。
再看广晟有色披露的稀土行业资产整合。广晟有色披露,中国稀土集团拟通过国有股权划转方式取得其控股股东广东稀土集团100%股权,广晟有色实控人将由广东省国资委变更为央企中国稀土集团。业内人士表示,稀土行业的整合和进一步集中是大势所趋,也是战略方向。广晟有色的实控人变更,标志着中国稀土集团逐渐完成了对南方稀土市场的整合,是稀土行业整合的阶段性里程碑事件。
改革攻坚
市场化整合重组是2024年重点任务
“2024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各央企要深入推动实施,统筹安排进度,在重点难点任务上务求突破,力争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表示。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对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部署,国有企业要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整合重组力度。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为手段,突出主业、聚焦实业,更加注重做强和做专,推进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有序进退、提质增效,从整体上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落至具体行业,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要加快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健康、检验检测等关键领域整合重组,加大新能源、矿产资源、主干管网、港口码头等领域专业化整合力度,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记者注意到,近期还有多起央企所属上市公司的相关重组整合获得关键进展。比如,2023年12月25日,中直股份发行股份购买昌飞和哈飞集团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的方案获得上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2023年12月28日,A股市场首次央企间市场化借壳上市宣告完成,上市公司“祁连山”主营业务由原水泥生产转变为基础设施设计和咨询服务,公司证券简称也正式更名为“中交设计”。2023年12月18日,中国铝业公告,公司拟参与中铝科学院股权改革,以4.466亿元受让控股股东中铝集团持有的中铝科学院20%股权,同时向中铝科学院增资4亿元。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部署,国资央企2024年要深入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不断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具体而言,要着力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新产业新赛道,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强基转型,强化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引领,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同时,要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制度保障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新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