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套路深:“保本高收益”骗局花样频出
◎记者 马嘉悦
近年来,非法集资“花样”频出,有的打着私募、央国企的名义,以高收益保本产品诱骗投资人;有的以‘禅意投资法’吸引投资人认购原始股权;有的诱导投资人购买境外产品,借助境外规则提高非法集资便利性……
专家表示,随着财富管理市场快速发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持续加强。去年以来,检察机关、监管等频频“亮剑”,加大对非法集资、“伪私募”、“乱私募”的惩处力度。消费者也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谨慎辨别理财机构、基金合同等的真实性,坚决对打着“保本保收益”噱头的机构说“不”。
伪私募:签了合同也不安全
如果有机构自称具备合法资质的“正规军”,且能加以查证,投资者会如何看待?
“2019年以来,我的爸爸在一位理财师的推荐下购买了‘定向证券稳赢20号投资项目’‘中战铷矿六号投资项目’等产品。理财师称产品收益率可以达10%以上,而且其公司旗下拥有多个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比如红豆杉资产、红森林资产、丑石资产等,是正规金融机构。”投资者张小英称,“我的爸爸觉得既然是‘正规军’,应该值得信任,而且合同具备法律效力。”
然而,去年4月上述投资项目便无法兑付利息,张小英询问线上客服以及看到相关公告后,才知道已经受骗,本金现在仍没有着落。
张小英提供的《定向证券稳赢20号投资项目认购合同书》显示,张爸爸确实与红豆杉资产和深圳市玛丽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合同,但根据合同约定,红豆杉资产只提供咨询和居间服务,玛丽莱资产则以自有资金充当劣后级。
查询可知,玛丽莱资产并不具备私募管理人资质,与此同时,红豆杉资产也早在2016年8月便依公告注销了。张小英称,理财师并未向自己的父亲明确告知购买的是私募基金,但却一直强调自己具备私募基金资质,误导了很多人。
套路深:非法集资“花样频出”
除了假借私募名义,近年来非法集资的诱骗手段愈发多样化,呈现高迷惑性、高科技感、高隐蔽性三大新趋势。
一是开创“禅意投资法”等方式获取投资人信任。
“我们曾是鼎益丰(全称‘鼎益丰控股集团国际有限公司’)的‘信徒’,它让我们相信所有钱都是上天带给自己的,是你的就跑不掉,不是你的想要也得不到。但回过头来看,就是通过高收益产品吸引部分投资者,然后以高提成佣金将这部分投资者发展为公司业务员,再邀请更多人进入投资,并且互相‘洗脑’。现在资金链断了,这就是一场骗局。”投资人王丽丽说。
据悉,鼎益丰前主席兼非执行董事隋广义推崇“禅意投资法”,通过灌输玄学理念吸引众多投资人认购鼎益丰“原始股权”或“期权”,但目前公司已经深陷兑付危机,大量投资人血本无归。
二是将产品包装为高科技、国家战略新兴赛道相关产品,科技感十足。
据部分投资人透露,此前被定性为非法集资的盛大金禧,对外宣称的投资项目为新能源开发、机场铁路建设、机器人驾驶培训学校、智慧医疗等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中战华信集团控股的湖南玛丽莱也包装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大消费四大赛道,诱骗投资人购买国家战略矿产铷矿、玛丽莱珠宝等项目的债权、预购等产品。
三是依靠境外注册避开国内监管,境内投资人查询公开网站验证的难度极大,隐蔽性极强。
要警惕:天上不可能“掉馅饼”
面对非法集资的“花式”诱骗手段,司法机关、监管等频频“亮剑”。投资人也应提高警惕,掌握“避雷”技巧。
格上基金产品总监崔波建议,如果遇到推介私募产品的机构,投资者应重点核实四方面信息:一是私募管理人备案信息,查看私募管理人是否有异常或被处罚的情况,警惕合规方面存缺陷的机构;二是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内容,问清楚多重嵌套基金的投资范围和信息披露情况;三是谨慎对待过度完美的净值曲线,可以查询多个第三方平台,并长期跟踪基金经理的操作,以确保其真实性;四是对过于绝对的销售话术保持警惕,比如一定保本、超高收益、绝对不会跌等。
排排网财富合伙人项目负责人孙恩祥表示,投资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是确保产品合法合规,私募产品可以通过登录中基协网站核实私募机构、任职成员、产品备案情况等信息;二是关注公司官网,必要时拨打官方电话进行核实;三是认真阅读基金产品合同,拒绝保本保收益的补充协议,并通过查阅月报、季报、产品估值表等验证基金实际运行与投资策略是否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