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没有终点的挑战赛——读《自动驾驶之争》

2024-06-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自动驾驶之争》
  (美) 亚历克斯·戴维斯 著
  李雨嘉 译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湛庐文化
  2023年6月出版

◎王宙洁

自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现代意义上的汽车以来,汽车设计和功能主要围绕人类驾驶员的需求进行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这种生态,也拉开汽车设计全新时代的帷幕。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驾驶赛道日趋拥挤。自动驾驶技术是如何孕育并一路成长至今的?自动驾驶趋势观察家亚历克斯·戴维斯的《自动驾驶之争》一书,从史上首个自动驾驶汽车长距离比赛DARPA大挑战赛写起,以戏剧性的故事讲述了自动驾驶生态的发展脉络,全景展现了谷歌、优步等科技巨头的角逐。

从20世纪初的概念萌芽,到21世纪初的技术突破,再到当下的商业化竞争,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做好重塑人类出行方式的准备,入局者正无止境地为这项技术激情碰撞。

创新的火种:技术角逐

故事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始。2001年,美国时任总统比尔·克林顿签署《2001年弗洛伊德·斯彭斯国家国防授权法案》,其中的第220条特别提到武装部队要致力于实现无人驾驶和远程控制技术,以此降低士兵的死亡率。

彼时人们意识到,制造一辆自动驾驶汽车,需要机器拥有人类的三种功能:操纵控制装置的手和脚、感知周围环境的感官以及将数据转化为决策的大脑。但在当时,这些技术都还不够成熟。

作者比喻称:“对于所有能辨认出北极星的水手来说,确定纬度是容易的,但是确定经度却不是17世纪的人们能做到的事,因为这需要对时间有精确的了解。”

当时作为DARPA局长的特瑟决定面向社会发起一场全自动驾驶汽车的比赛,称为“DARPA大挑战赛”。

2004年3月13日,大挑战赛在万众期待中开始,这是史上第一场无人驾驶的车赛。比赛的结果却是无人加冕,甚至没有一辆车坚持跑到终点。稍微顺利一些的是惠特克研发的沙暴车。惠特克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被认为是场地机器人之父。他的沙暴车也仅仅行驶了12千米,相当于赛程的百分之五。

一位名叫莱万多夫斯基的研究生在这一届比赛中虽然惨败,但他依然是全场的焦点之一。当所有参赛选手都在研究四轮车的时候,他却运行着一辆自动驾驶摩托车。

这让莱万多夫斯基知名度大涨,也为他之后与自动驾驶相伴的人生埋下种子。DARPA大挑战赛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也成为一把火种。

此后,DARPA举办了三次的大挑战赛吸引了许多有远见之士。这些拥有远大抱负的年轻挑战者们很快就踏足硅谷,开启一场打造全新驾驶方式的冒险。

商业化探索起步

很快,这一探索吸引到了福特等汽车制造商。但随着道路测试的进行,人们发现,这个挑战比预期的更为严峻,因为每一块空间、每一个功能都需要重新设计。

“无人驾驶技术存在的一些基本的限制,阻碍了其商业化的道路。这些汽车需要由激光雷达扫描生成极其详细的地图,需要精确到厘米级来描述无人车周围的环境。”作者写道:“即使是谷歌也无法在全美国做到这一点,更不用说在全世界做到了,而且高清地图必须不断更新,包括不断建设和变化的车道线和建筑区域。此外,驾驶习惯、规则也因地而异。”

当人们为这项技术不停碰撞时,他们也意识到,技术不能只停留在赛场,它必须要进入商业世界,这样才有机会被量产,并且最大程度发挥使用价值。

技术的发展需要商业投资的支持,而商业战略又依赖技术进步。本书展现的正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过几届大挑战赛的渲染,无人驾驶的知名度大增。但是起初真正意识到这个技术可能改变世界的人大部分都集中在硅谷。

谷歌是率先入局者,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想让由计算机控制的汽车行驶在由自己公司绘制地图的街道上。谷歌还招揽了大挑战赛中明星自动驾驶摩托车的开发者莱万多夫斯基。谷歌不断摸索无人驾驶汽车商用的可能性,尝试与高速公路运营商合作,也尝试了与老牌汽车制造厂商合作,但都碰壁了。

这时,网约车商业模式的出现,为无人驾驶技术引出了一条惊喜的商业化之路。

2009年,想要穿过方圆127平方千米的旧金山市只有几个基本的选择。如果人们有一辆车,他们可以开车,也可以选择步行,还可以依赖饱受延误困扰、过度拥挤的城市公交和有轨电车网络。这让加勒特·坎普非常沮丧,他最终依赖黑车漫游城市。于是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而这个想法在日后成就了一个新的行业。

本书这样描述这种想法:“坎普认为,如果你可以用手机约一辆车,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想要,无须打电话给司机,直到你找到合适的司机,而整个服务过程是免费的。这将是非常棒的,或者,用他想到的德语来说‘Uber(优步)’。”

对于谷歌而言,优步的出现使他们不需要再试图制造一些有限的高速公路运营系统,也不需要再与目光短浅的汽车商合作了。

而优步方面也很快意识到,无人驾驶就是网约车的未来,并且很快找到了当时在无人驾驶方面领先的谷歌。双方一拍即合。

漫长的落地之路

然而,蜜月期终有结束之时,这也是自动驾驶这场江湖纷争扣人心弦之处,争论成为技术进步的催化剂。

谷歌并不甘心仅仅当一个技术方案提供者,他密谋了自己的无人驾驶网约车业务Waymo,优步和谷歌从合作伙伴一夜之间变成竞争对手。优步也开始着手自研无人驾驶技术,并且从谷歌“挖角”天才少年莱万多夫斯基。由此,一场优步和谷歌间以莱万多夫斯基为主角的“商业欺诈”诉讼争议拉开序幕。

最终,这场震惊业界的诉讼以优步向原告出让价值2.45亿美元的股权达成和解。但时至今日,其带来的思考依然延续:在这一高风险的竞技场上,谁将掌握主导权;由自动驾驶主导的世界对人类的生活方式而言意味着什么。

如今,无论是传统汽车厂商还是高科技企业正在让自动驾驶渗透到家用车市场,并致力于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技术炙手可热,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业者也开始思考,如何让技术带领产业跃迁式增长。

由20年前那场大挑战赛发端的智能驾驶探索如今已经形成数条路径,一些车企自研或通过与技术公司组建合资公司等方式加入竞争,一些公司则单纯扮演供应商的角色。

作者认为,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是人们所能期望的令人兴奋的技术奇迹,但是作为一种工具,成功不是由它让多少司机离开道路来衡量,而是由改善了多少人的生活来衡量。“2004年大挑战赛不完美的结束,只是一个更大的比赛的开始,还没有人到达终点线,也没有人知道终点到底在哪里。但他们正朝它冲去,总有一天,他们中的一些人终会到达。”作者写道。

而这些,正是自动驾驶精彩纷呈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