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财经新闻  查看版面PDF

2024年

7月2日

查看其他日期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要拍世界经典,哪怕就一部

2024-07-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于冬

◎记者 杨翔菲 王文嫣

从“山河海三部曲”(《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到“中国骄傲三部曲”(《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再到“中国胜利三部曲”(《长津湖》系列、《中国医生》、《无名》),主旋律大片令博纳影业收获市场青睐。博纳影业创始人、董事长于冬近日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要学会面对全新的市场、全新的观众和全新的生态环境。在进行相应战略调整后,他将带着拍传世之作的初心继续战斗下去,带领博纳影业迎接下一个十年。

赢回观众需要有分量的影片

因为缺少大片引流,今年端午档票房低迷,这令影视从业者对暑期档票房成绩感到焦虑。

“2022年以后,观众进电影院的意愿确实在下降。”于冬认为,相较去年暑期档206亿元的票房表现,今年的市场压力不小,需要有分量的影片来吸引观众进场。

今年暑期档,博纳影业推出《传说》《红楼梦之金玉良缘》。20年前成龙主演的《神话》中很多元素将在《传说》中得到延续,但《传说》又对此进行了全面升级,是一部全新的电影。《传说》实现了AI技术在大银幕上的突破,AI真正深度参与华语大制作,让电影主角、功夫明星成龙“从70岁重返27岁”,并做到了令人信服的视觉呈现。同时,相关数字资产今后或将应用到更多影片的拍摄中。

“数字资产不仅仅是人物造型,拍摄电影用到的素材、置景、道具,都可以成为数字资产,将有效丰富电影的表现力、感染力。这些将永远留在博纳电影公司的片库里。”于冬介绍,博纳影业对于AI在电影场景的应用上已经走在行业前列,用AI解决了一些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更省时、更省力。

“我们期望在今年的暑期档打一个翻身仗。”于冬坦言,包括博纳影业在内的电影从业者,都觉得近几年过得有些艰难。根本原因是,要去主动适应全新的市场、观众和生态环境。

在于冬看来,现在是中国电影最好的时候。本土导演、制作体系已较为成熟,目前有一大批年轻创作者挑大梁,这令行业看到触底反弹的希望。

2020年至2022年,电影行业蒸发了1000亿元票房、流失了近30亿观影人次,想要恢复市场必须有大片来拉动。于冬表示,目前部分电影企业处于资金链紧绷的状态,行业迫切需要金融资本的大力支持,需要更多资本进入。

大片、剧集、短剧“全面出击”

今年是博纳影业成立的第25个年头。从一个稚嫩的发行公司成长为覆盖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向新而行才能向新而生。

这个“新”是指焕然一新。从博纳影业最新公布的计划中,其战略转变可见一斑。

“首先是大片,《蛟龙行动》应该是今年投资金额最大的国产电影。”于冬说,刚杀青的《蛟龙行动》将出现不少武器装备和大国重器,各方面都是全面升级。

“如今,距离前作《红海行动》上映已有6年,至今没有同类题材能够超越。所以我们决定自己来超越,我们不会让观众白等6年!”于冬说,因为资金紧张等多种原因,近两年符合“大片”定义的电影稀缺,市场也在等待一部必须去电影院才能感受震撼音画效果的大片。

其次是电视剧。从最新公布的拍摄计划来看,博纳影业投资拍摄的剧集将大幅增加。除了杀青的重点剧目《上甘岭》,博纳影业还将牵手广东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林则徐》《濠江潮涌》《明月几时有》等优质剧作。此外,博纳影业旗下的博纳热爱正在筹备《狩猎时刻》等4部剧目。

最后是短剧。博纳影业与抖音达成了合作,其首部作品AI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即将在抖音平台上线。“如果用影视叠加AI,那么AI是工具;如果用AI叠加影视,那么将创造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于冬说。

要拍世界经典,一部就够

于冬表示,博纳出品的电影必须具备“博纳气质”。

“所谓‘博纳气质’,就是敢于做头部大片,敢于挑战高难度。无论是《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还是《新水浒》《楚汉传奇》,这些电影和剧集都堪称经典。”于冬表示,“有人问我,博纳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答案是,源源不断地拍出头部大片。”

对电影公司而言,敢于用头部制作与观众对话协商,才能找到下一阶段的市场可能性。“不敢拍大片,怎么跟视频网站去争夺观众?大家进影院要的是沉浸式体验,要看到小屏上看不到的内容。”关于与视频网站的差异化竞争,于冬表示。

“40岁到50岁的10年,可能是我人生最好的阶段。那时我没有任何羁绊,一路狂奔,把每一部电影做好。现在我处于50岁到60岁的阶段,这10年我要做什么?”于冬说,他想做“海外故事三部曲”,用现代电影制作理念、制作语境讲述中国人在海外的故事,让全球观众看到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人形象。

“好的作品能够跨越时代、国界等重重藩篱,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于冬表示,“在我的有生之年,博纳能够有一部作品成为世界经典,哪怕就一部,我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