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特别报道  查看版面PDF

2024年

7月3日

查看其他日期

乡镇小厂何以成为世界名企

2024-07-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潘林青 李兴彩

救活乡镇小企业,带领企业发展壮大,走到国际舞台,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实现这些跨越式发展,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用了36年。

在这期间,唐一林的几个关键选择,成为圣泉集团成长的源动力,动力背后则是企业家可贵的胆识和魅力。

一是思路决定出路。

在带领圣泉集团研发糠醛时,唐一林敏锐觉察到,行业将很快迎来产能过剩局面。他果断顺应趋势发展和时代要求,带领圣泉集团转向下游的呋喃树脂研发。圣泉集团不仅避免了糠醛产能过剩下的价格厮杀,还收获了呋喃树脂等铸造造型材料市场大爆发的红利,更埋下了发展生物质产业的伏笔。

二是因地制宜创新商业模式。

1987年,圣泉集团成功量产出呋喃树脂,但销量不佳。原因是,该产品在加入固化剂时需要用到一个自动加入仪,当时日本产的加入仪售价20万元一台。为此,唐一林带领圣泉集团研发了加入仪,售价仅5万元一台,而且对承诺5年内使用圣泉呋喃树脂的客户免费赠送。这一商业模式的创新,让圣泉集团一举打开市场,2000多个客户鱼贯而入。

三是从引入技术到追求自主创新。

唐一林说,圣泉集团也栽过跟头,但正是这个跟头,促使圣泉集团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从引入技术转向自主研发,奠定了后来快速成长的底蕴。

1997年,圣泉决定引进技术开辟另一条玉米芯深加工路线:玉米芯—糠醛—四氢呋喃—聚四氢呋喃。因种种原因,该项目最终被迫下马,直接导致了3700万元的巨额损失。不过,该项目却提升了圣泉的影响力,让圣泉储备了一批人才,为公司后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今天,圣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汇聚研发人员400余人,下设专业研究所十余个,年研发投入超过4亿元,累计申报国际、国家专利1200余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四是坚持终身学习。

唐一林生于1954年,今年正好70岁。在接近2个小时的采访中,他始终精力充沛,思路清晰,对圣泉集团琳琅满目的产品最新进展和市场动向了如指掌。

“一个企业家要跟上社会发展,第一大要务就是学习,不断学习,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唐一林说,他经营企业以来,从来没有中断过对新知识的获取,他现在还参加卓越企业家俱乐部学习班,学习内容涵盖企业管理、哲学、心理学、美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