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与智能化推动 船舶行业驶入长景气周期
|
◎记者 王文嫣
7月19日,我国“气化长江”标志性工程——全球首款、中国首制江海直达型14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运输船“淮河能源启航”轮提前2个月在上海命名交付。该船拥有双燃料动力全回转推进系统和增强型智能集成自动化系统,代表了船舶制造智能化、绿色化的最新发展方向。
船舶设计、建造专家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I赋能以及绿色动力添翼,将助力船舶行业持续保持景气。
全球首款、中国首制实现多方位突破
“淮河能源启航”轮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沪东中华”)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
“长江是中国东西水运的大动脉,年水运承载量超30亿吨,占全国内河航运总量的60%以上。长期以来,长江水运依托以柴油、重油为动力燃料的船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沪东中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新命名交付的“淮河能源启航”轮,在绿色化、智能化、国产化率方面均实现突破。
“淮河能源启航”轮采用双燃料动力全回转推进系统,将进一步加快推进长江流域各类运输船舶向LNG动力转型。该船还配备了“智能平台+智能航行+智能能效”的增强型智能集成自动化系统。在提高国产化率方面,该船配置了沪东中华自主研发且获得国家专利授权的B型舱LNG围护系统,这是该系统在国内LNG运输船上实现首台套工程应用,标志着中国研制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型舱LNG围护系统取得重大突破。全船的国产化率逾80%,成为国产化率最高的中国制造的LNG储运装备,为世界LNG船关键核心装备设计建造提供了又一“中国方案”。
“淮河能源启航”轮的建成,对实施“气化长江”战略、推动长江流域LNG动力船舶加注、打通内河LNG船舶运输通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望引领长江流域航道运输船舶向绿色化、智能化积极转型。
建造、改造高附加值绿色船舶蔚然成风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船东建造、改造高附加值绿色船舶蔚然成风。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上半年造船业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造船业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近2倍。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认为,除了船价处于历史高位,我国船厂承接了很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也是盈利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今年前6个月,我国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国际份额达到71.7%,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
船舶实现绿色化转型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应用液化天然气、甲醇、液氨等绿色新燃料作为船舶动力;二是通过优化船舶动力装置,增加脱硫系统等新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中国船舶集团下属上海三大船厂(沪东中华、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相关人士透露,上半年把握环保燃料集装箱船新船市场的重大机遇,斩获了一批14000TEU、11000TEU甲醇燃料预留大型集装箱船、13000TEU LNG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及7000TEU中型集装箱船等订单,在丰富各自箱船型谱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上海作为全球高端集装箱船建造中心的地位。
改造市场也已启动。今年3月,中远海控与中远海运重工签署了2艘13800TEU和2艘20000TEU现有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改造合同,这是全球首例同时进行MAN主机和WARTSILA副机双燃料改造项目。记者从中远海运重工获悉,该公司在今年6月下旬与世界知名集装箱船东塞斯潘签订5艘甲醇双燃料船改装协议。
绿色化智能化助力造船业保持景气
2023年7月举行的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0届会议(MEPC80)明确了与《巴黎协定》一致的脱碳目标,并为航运脱碳设定了清晰且偏高的目标。
“基于国际海事组织(IMO)对于船舶污染物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航运业被欧盟纳入碳排放交易机制(ETS)等外部因素倒逼,市场对于绿色低碳船舶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朱建璋表示,他所在的研究院正不断研发设计新的绿色节能低碳船型。
另有船舶设计领域专家对记者表示,无论是IMO还是国家战略,都对船舶排放特别是碳、硫、硝的排放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船东们已经预判到这一点,加上目前航运业处于景气周期,利润水平较高,此时选择新造绿色船舶或改造船舶动力系统,是恰当的时机。事实上,因为船舶行业朝着绿色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原来行业预计这轮景气周期可维持到2028年,现在看至少延长到2030年。
此外,船舶全产业链智能化发展成为另一条主线。“船舶和航运作为高度国际化和充分竞争的行业,更要高度关注以通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行业内的垂直应用和赋能发展。”中国船舶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主任赵同宾介绍,2024年,IMO已明确海上自主水面船舶规则的生效时间表,这预示着全球范围内都做好了“智能船舶”商业化运营的准备。
据悉,中国船舶集团将从智能海洋装备、智能配套、智能生产和智慧海事服务等领域进行布局,纵向贯穿船舶工业上下游,横向连接行业生态价值链,打造船舶领域设备、系统、平台、体系相融合的人工智能生态,赋能产品、服务及研制生产、运营管理全过程,综合构建我国船舶行业智能化产业竞争优势,为落实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