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级私募的“三年一梦”
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对于头部私募而言,过去3年的市场是一场“考试”,正确的答案是专业、合规、团队作战和敬畏心。随着越来越多的私募管理人给出正确答案,行业终会获得投资人信任,头部梯队有望再次扩容
◎记者 马嘉悦
从88家,到88家。弹指一挥间,百亿级私募的数量又回到了3年前。
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百亿级私募数量降至88家,相比于2022年的最高点减少了近30家,回到了3年前的水平。与此同时,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部分百亿级私募的规模如今已“腰斩”,员工人数也大量缩减。
有人说,数字的波澜不惊是一种暗讽,过去的3年私募似乎无甚长进,如梦一场。但在更多的人看来,这是一次成长和蜕变,让越来越多的管理人看清,资管行业究竟需要怎样的百亿级私募机构。于是,今年以来,多家头部私募管理人发生了变化——心态从贪婪变为敬畏,投资视野从“赛道”转向全球市场,管理方式从“小作坊”变成“大机构”。
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对于头部私募而言,过去3年的市场是一场“考试”,正确的答案是专业、合规、团队作战和敬畏心。随着越来越多的私募管理人给出正确答案,行业终会获得投资人信任,头部梯队有望再次扩容。
潮落:百亿级私募数量跌破90家
潮水退去,自带光环的百亿级私募不免落寞。
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百亿级私募数量降至88家,而今年一季度末百亿级私募数量还为100家,头部梯队缩水明显。
具体来看,二季度以来,汉和资本、艾方资产、玖瀛资产、铂绅私募、相聚资本、望正资产、汐泰投资、金汇荣盛财富、锐天投资、正圆投资、广金美好、顽岩资产、源峰基金、旌安投资、运舟资本等近20家私募退出了百亿级阵营,同期国丰兴华(北京)私募、上海波克私募、磐松资产跻身百亿级梯队。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百亿级私募数量便持续减少。据公开资料,2022年2月18日,百亿级私募数量一度扩张至116家,截至2023年底,这一数字降至103家。今年5月24日,百亿级私募数量降为92家。如今,百亿级私募数量更是回到了3年前的水平。
除了数量减少,部分昔日百亿级私募的境况也令人唏嘘。
比如,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曾摘得百亿级私募业绩冠军的睿扬投资,如今管理规模降至50亿元至100亿元区间。有渠道人士透露,该私募近两年业绩惨淡,规模收缩较快,人员变动也比较大。以宏观策略为标签的深圳市凯丰投资、知名百亿级私募运舟资本也黯然掉队,一度知名度较高的泰旸资产如今管理规模低于50亿元。另外,因长时间重仓贵州茅台的珠海市瑞丰汇邦资产,规模也在消费股“跌跌不休”中降至50亿元以下。
“今年以来多家颇有名气的百亿级私募规模收缩,尤其是曾摘得百亿级私募业绩冠军或重仓押注某类股票的管理人,不仅净值调整幅度大,而且新发产品方面也几乎没有增量,管理规模下降得非常快。”某私募人士坦言。
还有百亿级私募直接出局。今年5月,中基协发布的公告显示,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异常经营情形,将予以注销登记,其中嘉恳资产赫然在列。据悉,嘉恳资产2020年管理规模曾经超过百亿元,但2022年以来其业绩表现不佳,合规层面也亮起了红灯。
“2019年至2021年,是私募行业快速发展的3年,彼时诸多私募管理人发行新产品,动辄便可募集到数十亿元资金。和谐汇一、合远基金等创始人自带光环的私募更是在成立不久后便跻身百亿级梯队。但周期永远都在,近年来市场波动加剧,使得很多百亿级私募现出原形。可以说,如今百亿级私募数量虽然回到3年前,但内部早就进行了多轮洗牌。”某私募研究员表示。
反思:行业需要怎样的头部机构?
昔日热闹不再,给了行业反思与自省的机会。在业内人士看来,那些令人唏嘘的昔日明星或许从反面回答了“资管行业究竟需要怎样的百亿级私募”这个问题。
首先,拥有持续进化的投研团队。
北京某头部私募人士直言,纵观近两年掉队的百亿级私募,策略上的“老化”和“固化”是导致其业绩惨淡、规模收缩的主要原因。举例来说,沪上某百亿级私募曾因在大消费上投资而一举成名,其投研团队也更偏向于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但是2022年以来科技股与高股息红利板块交替演绎,该私募却依旧固守自己的能力圈,投研团队也未见扩充,如今早已寂寂无名。
“现如今A股有5000多只股票,一个人的能力圈毕竟是有限的,依靠团队的力量,持续跟随时代和市场的发展不断迭代,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周期波动,才是头部私募保持长青的重要基础。”星石投资首席策略投资官方磊称。
其次,坚守合规底线,以投资人利益为先。
公开资料显示,直接出局的嘉恳资产不仅曾在参与科创板新股发行网下询价过程中,存在询价决策流程不规范、相关内控制度缺失、内部研究报告流于形式等违规行为,还存在异常经营情形。另外,今年以来多家百亿级私募因违规行为被点名。有渠道人士透露,存在合规问题的私募管理人遭遇了较多赎回,管理规模快速下降。
深圳卓德投资副总经理李进称,在私募行业监管持续细化、完善的背景下,合规早已成为管理人的生命线。作为行业头部机构,百亿级私募更应建立完善、严谨的合规风控体系,保障投资人利益不受损。
最后,重视公司治理,保障核心团队稳定性。
沪上某百亿级量化私募曾因合伙人之间的股权纠纷,失去了很多渠道和投资人的信任。如今,该公司已经掉出百亿级梯队,管理规模在50亿元至100亿元区间。
多位私募人士称,持续做好利益分配工作,给予核心人员充分的激励,维持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团队的稳定性,可以避免内部恶性竞争引起的分裂和对公司经营的伤害。百亿级私募团队人员较多,利益分配难度相对较大,更应注重公司治理。
蜕变:做机构而非“淘金客”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经历过去3年的市场洗礼和行业洗牌,今年以来部分头部私募调整了投资方法,有些逆势扩张投研团队,有些则朝着全球资管巨头的方向谋划新策略、新平台。
相聚资本创始人梁辉反思道:“以前我们更倾向于关注成长性,认为高增长会带来高收益,但是今年我在寻找高增长公司的过程中发现,成长股盈利普遍出现回调,供大于求问题凸显。随后我便仔细反思,在经济转型换挡期,以高增长为核心的投资方法是否还有效?答案是否定的。因此,今年我们也关注并适度布局能带来绝对回报的红利型股票。”
“投资不能偏执,要接地气,这是过去3年市场教会我的东西。”沪上某百亿级私募合伙人也表示,今年公司打破了此前的“消费”标签,不仅积极覆盖和参与人工智能领域,还拓展到全球市场进行布局,韩国、日本等地的股市也纳入了研究范畴。
记者采访获悉,今年以来,尽管私募行业整体业绩承压,但是多家头部私募逆势招募投研人才。比如,和谐汇一相关人士称,公司今年新增了两位研究员,分别覆盖消费和TMT板块。沪上另一家规模超50亿元的私募,今年上半年也引入了两位行业基金经理。
另外,多家头部私募今年以来搭建多策略平台。据悉,沪上某头部债券策略私募今年大举招募股票策略相关人才,后续将布局量化多头、主观多头等多种策略。
多位百亿级私募创始人表示,从全球资管巨头的发展路径来看,多资产、多策略的储备必不可少,经过多轮市场周期的洗礼,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头部私募朝着大型资管机构的方向进化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