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经营策略生变 持牌消金业绩出现分化
◎记者 黄坤
上半年,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业绩呈现“冰火两重天”之势。截至9月5日,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披露业绩的20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多家头部消金公司业绩出现下滑,部分腰部消金公司则取得了较大增长。
头部机构增长放缓、腰部机构逆势而上,这背后是经营策略的变化。业内人士认为,在净息差收窄、不良率上升等行业压力下,部分头部机构普遍采取较为保守的经营策略,向微利经营转变;部分腰部机构,则抢抓机遇,扩张业务和市场份额,实现业绩亮眼增长。
头部消金公司业绩下滑明显
上半年,多家头部消金公司业绩指标波动下降。
“老大哥”招联消费金融上半年营业收入为92.68亿元,同比下降1.0%;净利润为17.24亿元,同比下降幅度为7.4%。对于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双降”,招联消费金融回应记者称,受经济形势、市场环境,以及金融行业资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消费金融行业整体面临一定挑战,公司动态调整了经营策略。
重庆百货业绩快报提到,马上消费金融去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0.71%,由于去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基数较高,导致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0.66%。
上半年,兴业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51.88亿元,同比下降6.30%;净利润2.77亿元,同比下降78.09%。对此,兴业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兴业消费金融坚守普惠金融主责主业,主动顺应内外部形势变化。
中银消费金融则出现较大亏损。上市公司陆家嘴在财报中披露,按照权益法确认,中银消费金融带来了4100万元业绩亏损,按照13.44%的持股比例计算,中银消费金融上半年净亏损3.05亿元。
“从头部机构表现来看,在宏观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借款人还款能力有所弱化的大背景下,主动缩量成为机构之间的重要共识,故而资产、营收、贷款余额等规模性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告诉记者。
腰部消金公司增速亮眼
与头部消金公司业绩下滑不同,腰部消金公司成绩亮眼,追势猛烈。
上半年,宁银消费金融实现营收15.37亿元,同比增长111.7%;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117.5%。南银法巴消费金融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49亿元,同比大增102.68%;净利润0.72亿元,同比增长54.38%。
中原消费金融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16亿元,同比增长28.25%;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52.41%。针对业绩增长,中原消费金融回应记者称,公司积极响应监管要求与行业变化,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筑牢风险底线,夯实合规根基,做好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大文章。
腰部消金公司何以脱颖而出?苏筱芮表示,一方面是由于其经营策略得当,在股东协同、机构合作等方面有所进步;另一方面是因为其规模基数相对较小,在业绩增长、策略转向等方面相较头部机构更具优势。
分化背后是经营策略生变
本质上看,从业机构经营策略的分野,导致业绩出现不同走向。
“机构采取了不同的主动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多家头部机构经过前几年积累,抗风险能力较强,业务规模较大,选择主动“缩表”,适当缩小规模、审慎经营,通过压降贷款利率来优化客户的结构,提升客户质量。
部分腰部机构则借此机遇,扩张业务和市场份额。“部分小贷公司、网络平台等承接消费金融的尾部客群,而随着监管政策调整,其竞争优势将逐步下降,这给处于市场中部的消费金融公司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时机。”董希淼说。
不过,董希淼认为,消费金融市场参与者众多,消费金融机构要想逆周期扩大规模,成本高、风险大。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下,如果中小机构不顾自身情况大肆扩张,可能导致风险急剧上升,要平衡好风险与发展、速度与质量、创新与规范等关系。
腰部机构如何平衡好风险与发展的关系?“我们正在全面提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不断积累数据资产,践行数据决策机制,持续提升自主获客、风险控制、业务模式优化创新、风险控制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核心能力,确保业务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华北一家腰部消金机构负责人透露。
苏筱芮预计,后续消金行业或出现如下趋势:一是业务理念从追求规模转到精耕存量,面向优质客群力争提升复贷率;二是加大资本补充力度,如公开市场发行金融债、ABS等;三是依照消金新规完善股东治理,通过主要出资人实施增资举动;四是加大贷后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招聘催收专才、加大不良资产转让处理力度等;五是完善互联网助贷/联合贷等合作类贷款管理及策略转向,加大自营渠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