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上海市政府签署新一轮合作备忘录 合力共建全球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
|
◎记者 操子怡 陈梦娜 王文嫣
作为国际航运界一年一度的盛会,10月22日,以“数字、智能、绿色,共建全球航运新生态”为主题的“2024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上海北外滩世界会客厅开幕。开幕式上,交通运输部、上海市政府签署新一轮合作备忘录,合力共建全球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上海将聚焦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完善海港、空港、邮轮港和集疏运体系,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短板,促进航运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着力打造高端航运服务集聚高地、数智航运创新高地、绿色航运发展高地,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全面跃升。
本届论坛为期3天,由开幕式、两个主论坛以及五个主题论坛组成。论坛期间,全球海运航空领军企业和机构的代表围绕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发布多项最新成果。海运航空相关领域的国际组织代表、企业领军人物、知名专家学者等,聚焦业界热点和前沿问题开展交流探讨。
共创全球航运业转型新局面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航运设施体量最大、海上运输货物最多、船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具有市场规模巨大、技术应用场景丰富、产业链完整等显著优势。”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刘伟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过去一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916万标准箱,14年蝉联全球第一。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正式开港,成为连接长江和海运的重要枢纽,大幅提升了上海港的效率和产能。国际邮轮实现率先复航,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投入运营,成功举办上海国际邮轮节,促进邮轮文化、邮轮消费与邮轮生活互融互通。
近年来,全球海运业备受风险波动的考验,如何在不确定中发展,成为行业期盼寻求的答案。在主论坛之一的“国际海运论坛”上,来自港航界的代表普遍认为,行业的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要通过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航运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也要看到,全球一些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延缓了航运的转型进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表示,船用替代燃料的选择应用仍未达成共识,船舶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路径尚未成熟定型,航运数据和网络安全风险增加了转型的阻力。然而,“我们坚信,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要强化科技创新,加强协同合作,共同开创全球航运业转型发展新局面。”付绪银说。
中远海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万敏认为,未来航运业要重点关注“五个新”,即新模式、新技术、新赛道、新架构和新规则。通过“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以及全链优势资源的系统集成,形成产业链供应链的高水平融合和开放。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和航运、物流场景相结合,加快协同创新和实践应用。积极投入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等航运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金山表示,在绿色数智化时代,“新角色”意味着港口不仅仅是货物装卸的场所,更是智能物流、绿色能源、数据交互的重要平台。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港口从传统的“运输枢纽”向“绿色智能枢纽”转变。
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质升级
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正成为重要成果的“首发站”,一系列海运航空领域的最新项目在论坛上正式发布。
在开幕式上,上海港与汉堡港联合宣布共建“上海港—汉堡港绿色航运走廊”。根据合作备忘录,各方将合作推进码头岸电建设和使用,探索并推动建设绿色燃料供应、使用和加注所需的必要基础设施、法规和优惠政策等。
中远海运数字化供应链核心产品“供应链控制塔”作为开放创新成果之一进行了现场发布。该项目是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中远海控打造的全流程供应链智能管理平台,旨在推动航运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
200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随后,交通运输部分别于2010年、2012年、2016年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部市合作备忘录,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本次北外滩航运论坛开幕式上,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启动第四轮合作备忘录,签署了《关于共建全球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合作备忘录》。合作备忘录围绕航运枢纽建设、航运服务业能级提升、航运业绿色智慧安全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影响力提升、加强部市协同组织保障等方面,明确双方共同支持事项,共同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