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版 研究·财富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2月26日

查看其他日期

再造工业发展新生态系统

2016-02-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A1版)

针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重任和“双端挤压”困境,2015年5月我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2015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突破中国制造业“双端挤压”困境战略规划、实现转型升级的路线图以及工业强国建设的十年行动纲领,提出了中国制造业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整体达到制造强国中等水平、2050年步入制造强国前列的长期发展目标。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则以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实施“互联网+制造业”和“互联网+小微企业”为重点,以高速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撑,旨在打造新形势下产业竞争新优势。这两个战略的推出,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自身中国制造业有了到2050年的发展蓝图,更在于描绘了中国未来整体经济增长“新发动机”的设计蓝图,这在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背景下,对提振市场信心具有重要作用。虽然2015年工业下行压力巨大,但在发展方向和战略布局的突破,也是颇具有深远意义的。

2016年还处于工业持续探底阶段,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度波动区间应在4.5%到6%之间,2016年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推动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工业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际上受发达经济体需求管理政策的能否持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连续5年下滑的势头能否得到有效遏制等多因素影响,有专家预测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3%左右的增速;国内考虑到投资和消费增长可能都会回落到10%以下的个位数增长,出口有望走出谷底,国内外多家机构预测经济增速应该在6.5%左右,其中多数认可在6.7%。对于工业而言,考虑到制造业投资下滑、去产能和去库存任务艰巨、债务风险隐患增多,而《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效果还有待时日,基于我们的预测模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年应该在5.5%左右,月度波动区间应在4.5%到6%之间,2016年工业还处于持续探底阶段。

对于中国工业发展而言,2016年关键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真正能够在“十三五”开局之年能够有实质性深层次的改革推进,逐步形成实施工业强国战略的有效机制,从而加快推进工业增长动力转换,尽早实现工业经济增长的筑底成功。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善要素资源配置机制,再造一个工业发展的新生态系统。这个新工业生态系统运行的核心是提高工业创新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工业增长方式从劳动力和物质要素总量投入驱动主导转向知识和技能等创新要素驱动主导,推动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工业供给侧改革的具体任务可体现在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在企业层面,要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采用资产重组、关闭破除等措施予以“出清”;政府向企业简政放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2016年能够在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经济战略性布局调整和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等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完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重视发挥和调动企业家的核心作用。在产业层面,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战略,但要坚决避免以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为借口,进一步强化实施选择性产业政策,从而影响良好技术创新生态的建设,最终背离了《中国制造2025》的初衷;打破产性服务业垄断和市场管制、改革投资审批、加强信用制度建设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措施,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制造业的能力和效率;注意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调,推进产业政策从政府选择、特惠措施为主的选择性产业政策取向,转向普惠性、促进公平竞争和科技进步的功能性产业政策取向,从而促进竞争政策基础地位的逐步实现。在区域层面,通过培育和发挥市场机制的引导,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新战略,政府要构建有效的产业环境来促进劳动力、资金等供给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形成区域开放与协调发展新格局。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