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9月28日

查看其他日期

经济学不能
只从亚当·斯密说起——读《经济学通识课》

2017-09-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经济学通识课》
  (英)尼尔·基什特尼 著
  张 缘 刘 婧 译
  中南博集天卷策划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7年9月出版

⊙郑渝川

经济学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语“oeconomicus”,意思是说一家人如何利用手头的资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学的历史确实不能仅仅从亚当·斯密说起,而要前溯到古希腊等古代文明时期,毕竟从那时开始就出现了种种经济活动。

今天的西方经济学家,会经常提到哈耶克、弗里德曼和凯恩斯,这些经济学巨匠的观念深深影响了今天的公共政策和经济实践。但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公共政策的设计者,往往都会颇为尴尬地避开哈耶克在获得诺贝尔奖的演说中,对经济学效仿物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追求所提出的警告。哈耶克当时说:“经济学家在指导政策方面没有做得更为成功,同他们总想尽可能严格地效仿成就辉煌的物理学这种嗜好大有关系……大众过多的期待,也总会使某些人不顾自己的能力所限,假装或真诚地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以迎合人们的要求。”

英国经济学家、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史系客座教授、英国政府前经济政策顾问尼尔·基什特尼(Niall Kishtainy)在谈到哈耶克时就指出,哈耶克毫无疑问反对公共政策过度渗入市场,这使得他长期被边缘化,但他又主张政府要提供市场无法提供的产品,如基本的教育、失业人口的基本生活,这项主张导致那些崇尚绝对化自由市场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把他看成是叛徒。

尽管哈耶克等经济学大家并不认为政府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但在经济学领域,仍然有源源不断的专家加入公共政策的智库之中,希望借助政府的力量创造更富裕、更公平的社会。尼尔·基什特尼在他的《经济学通识课》中就提到了福利经济学的开创者、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塞西尔·庇古。庇古为政府介入具体经济事务的合法性、合理性提供了一个重要理由,即市场往往会偏离正确方向,需要由公共部门来纠偏。按照庇古的观点,政府需要激励“积极的”外部性,而对“消极的”外部性给予抑制,这很容易引申为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再来看197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他是发展经济学的开创者。发展经济学在二战以后的几十年里在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得以推行,美国、英国、法国及主流国际经济组织,还有苏联,都为此投入了可观的资源,但收效却并不理想,迄今只有韩国等寥寥可数的几个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跃升到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这就是发展经济学陷入的尴尬境地:许多发展中国家几十年来仍未改变贫困面貌。对此,以安德烈·贡德·弗兰克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新的解释。《经济学通识课》介绍了弗兰克等人的观点,即不公平的全球贸易和金融秩序,使穷国被卷入全球化后,利益不断受到损害。弗兰克指出了二战后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困境,但他给出的解释却在经济学界饱受争议。美国著名的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就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在从过去的殖民地走向新兴独立后,没能建构起保障自由市场运转的良好体制。这也可以解释,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何以不惜与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推行军事独裁的皮诺切特合作,帮助后者控制的智利建立他们心目中的自由市场。

这本呈现给读者的简明易懂的大家小书较为清晰地叙述了从古希腊时期,经过不同时代演化完善,并形成不同流派、不同观点立场而最终成为公共政策“显学”的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尼尔·基什特尼客观公允地评价了亚当·斯密、李嘉图、凯恩斯、哈耶克、弗里德曼等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学家的贡献,围绕不同时期的经济学重要创见,评析了其提出背景和价值意义,当然也谈及了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理论的局限及争议所在。

在谈及古希腊时期的经济学论点时,基什特尼重点评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有关财产所有权等问题的分歧;接下来,在介绍中世纪时期两位提出了重要经济学论点的哲学家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纳时,基什特尼指出,这两人的观点是对当时新兴商业社会作出的适应,即走出了对于金钱的排斥,而强调只要用途正大光明,通过商业获利就无可厚非。在引出自由贸易的捍卫者李嘉图时,基什特尼还探讨了当时历史背景下英国选择贸易政策的利益考量。

而今,为了鼓励创新增长,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谈论熊彼特。这位经济学家为破坏式创新正名,冒着成为经济学界公敌的风险宣称,垄断才能为创新者带来足够诱人的回报。熊彼特的观点在20世纪70年代和本世纪初大放异彩,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相继兴起,破坏式创新创造出了巨大成果。

近些年来,总有一些评论家批判经济学家们缺乏历史眼光,认为他们目光短浅,更倾向于无关痛痒的数学游戏,并未真正投身于我们面对的纷乱错综、混沌无序的经济世界。不过,通过研究经济学的历史,基什特尼认为,在历史的光照下,几个世纪以来不同思想者针对其所处时代的经济困境所提出的各种迥异的思想的光谱,要比当下标准的经济课程所涉足的领域更加广泛,所以学习聆听昔日各种思想在今日的回音至关重要。比如,对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财富和它的肮脏、20世纪庞大失业潮的威胁、今天日益加剧的不平等和金融危机等问题的思考。

基什特尼在书中所讨论的大部分经济学属于西方思想的现代阶段,即几百年前欧洲资本主义诞生之时。但他也在关注飞速发展中的中国经济。他在序中特别提到:“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和其他追求富裕的国家在多种经济道路上的探索和尝试,表明经济思想的工具箱应该具有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其他社会提供通往繁荣之门的钥匙。我们需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经济学,而非将其视为固定不变的普遍真理。唯此,经济学才能成为具有更强适用性、更加关乎现实的学科,领受解决21世纪种种问题的任务。”

基什特尼坚信经济思想有一种独具特别的力量,所以,追踪经济学的历史可以使我们避免在无意中被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所束缚,或者为长久以来被遗忘的思想拂去历史的尘埃。最近几十年来,经济学的边界一直在不断扩展,内涵越来越丰富,而那些对经济学及其相关的公共政策探讨更加深入的代表性经济学家,以及他们所发表的极具吸引力而又饱受争议的新论点,则为世人理解这个世界在不断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