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 财经新闻  查看版面PDF

重组新规释放活力 严防炒壳炒差

2019-06-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版)

放松也不意味着“炒壳类”重组和“三高类”重组就有机会故态复萌。证监会已明确表态,针对并购重组中“忽悠式”“跟风式”“三高类”重组及内幕交易等乱象,会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在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记者了解到,监管层对重组中的相关问题,仍然保持审慎从严的监管态度。

例如,遏制并购重组“三高”问题,坚决打击恶意炒壳、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对“忽悠式”重组、盲目跨界重组等市场乱象,以及个别中介机构的不作为甚至违法违规行为等,也将保持高度关注。主要目标,是督促重组中相关主体归位尽责,真正发挥并购重组助力上市公司提升质量,有效应对外部风险和挑战。

市场出清仍是壳公司的主要归宿

“借壳”相关政策松绑,“壳公司”会不会又鸡犬升天?对此,分析人士表示:“证监会从严监管炒壳、养壳等行为的鲜明态度不会变,对退市政策的执行力度不会变,市场出清会逐渐常态化。”

事实上,近年来,在严把退市出口关上,监管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多个首单退市:首单主动退市(二重)、首单央企退市(长油)、首单重大违法退市(博元)等,已经逐渐形成了常态化退市制度安排和实践操作。

监管的执法力度也在提升。被动退市方面,上交所去年对昆机、吉恩两家公司作出了终止上市决定。今年,正在退市整理期交易的*ST海润即将被摘牌,这些都是退市常态化、法治化的生动实践。

据记者了解,监管层也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打击“养壳”行为——绩差公司近年来进入了从严监管“法眼”,尤其体现在对摘帽政策的执行上。以往,部分上市公司依靠非经常性损益频繁摘帽戴帽,主业并无改善,常年在ST和非ST之间游走,行养壳之实,而这一手段在近两年有“失灵”的趋势。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两市摘星不摘帽公司家数分别为14家和15家。以2018年案例看,部分公司在摘星后,风险事项并未彻底消除或者造血能力并未恢复,甚至有些有进一步恶化的情况,而监管严把关卡,对保护投资者权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IPO早已实现常态化,试点注册制下的科创板也已正式开板,登陆资本市场有了多种入口选择。并购重组作为资本市场优化存量资产的主要方式,其积极作用能否发挥,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此次规则修订,松绑借壳只是表象,鼓励优质资产的产业并购才是灵魂,这需要各方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