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财经新闻
  • 5:证券
  • 6:金融
  • 7:产业·公司
  • 8:上市公司
  • 9:专栏
  • 10:环球财讯
  • 12:专版
  • 13:专版
  • 14:信息大全
  • 15:信息大全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T1:大智慧
  • T2:大智慧
  • T3:大智慧
  • T4:大智慧
  • T5:大智慧
  • T6:大智慧
  • T7:大智慧
  • T8:大智慧
  •  
      2007 年 3 月 1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9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9版:专栏
    经济适用房不能废弃
    中国设计 为什么短视
    布什为民主党设权力“陷阱”?
    经济霸权下的话语霸权
    她用爱净化尘世浮躁之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设计 为什么短视
    2007年03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蔡 立

      高级营销顾问,现居深圳

      已经过去3个多月了,可是几位意大利设计大师在中国国际品牌.设计商年展上有关设计理念和创意的谈话,却总在心头缭绕,因为它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意大利设计以时尚见长,但时尚一词在意大利并不等同于昙花一现。在意大利,一款风行也往往意味着价值恒久;意大利设计绝对是一种创新,但同时又是一种传承,自信地走着一条价值路线。意大利设计师们无法接受以价格来标榜设计所创造的价值,他们固执地坚持设计所创造的是一种真正的价值,而价格不过仅仅是一种肤浅的形式因素。

      时尚与经典、创新与传承的融合,源自于大师们对设计背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人文脉络的心领神会。在关于启蒙运动的哲学对话中,很多人认为启蒙运动实现了理性的回归,人类从此进入了现代性阶段;与此同时,启蒙运动也让人们失去了发呆的机会,失去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对于美好生活方式的向往,从文艺复兴卸掉枷锁开始,人类似乎又迈入了一个现代性的圈套。这种宏大的变迁反映到产品设计中,便形成了产品的商业价值与设计所要体现的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当然,在意大利设计师们看来,设计所要体现的不是单纯的商业价值,更主要的是要参与到生活方式的引导中去,通过设计去实现人们生活方式的回归。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方式,意大利设计师们深感中国目前采取的基于海量生产的设计模式,将导致基于本土文化理解的设计风格错位,难以产生有价值的设计。

      很多人认为中国人并不缺乏创造力,但却忘了这句话的前提。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世界范围内唯中国马首是瞻,相较而言,那时的中国人的确并不缺乏创造力,而曾经一度的“道法自然”、诸子百家等开放思想,也广泛地渗入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好景随后消失。随着西方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中国儒家文化的官方化,中国人的创造力又相对被官僚化的商业模式严重压抑了。实际上,一直到今天,中国的市场经济中仍然掺杂了许多无形的权力因素,还没有完全实现在规则平等基础上的充分自由竞争,无论是宏观的市场环境还是企业内的组织架构变革,仍然逃脱不了权力这只“看得见的手”的粗暴干预。中国文化与美好的生活方式之间总是在遥遥相望。

      在大部分中国企业家的眼里,新品设计往往意味着投资上败走麦城的风险;过往的产品既已为市场所接受,那么,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即可。故而,国内企业往往习惯于模仿市场上的畅销品,或是单纯地改良原有产品的造型,而断然不取全新的创新设计手法。

      产品设计上的跟风策略直接导致了知识产权的侵犯,恰如刚刚完成的WTO对中国入世5年来的评价一样,5年来中国在国际贸易方面的最大遗憾便是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而改良主义同样意味着企业永远无法长大,产品(品牌)个性以及创造、冒险精神的缺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和企业本身的创造力、可持续发展问题;从更为直接的营销层面来说,缺乏企业个性传达的产品,必然无法拥有有效的市场,相对于国际品牌,中国企业最大的缺憾莫过于套餐方案的缺失及产品设计集成性偏低。

      对产品设计的相对短视,是因为在国内多数企业决策者眼里,设计本身并没有被真正视为企业的经营资源。设计、营销与企业发展之间远没有形成战略上的整合。不仅如此,目前国内企业盛行事业部式的组织模式,强调以销售为导向,这种模式无疑加剧了产品设计、品牌化战略与销售业绩之间的对立。

      意大利设计师们认为,要解决产品设计与行销、品牌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就必须从组织模式入手,进行组织变革,从而增强产品设计自由度。但中国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企业的战略思维、产品制造价值观方面。功夫在诗外。要解决表象上的二元对立,以及企业发展瓶颈问题,就理应从产品的精良设计与制造入手,实施精品营销战略。

      如果说,产品设计风格看起来是那么的令人神往,却又只是一个凄迷的遥远梦想的话,那么,摆在当前的,就理应是努力实现产品设计与制造的精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