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在这些“贵族学校”里,贵族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一次家长会上,校长对贵族理念的陈述令人欣然:“真正的贵族首先要具备一种贵族精神,贵族精神不仅仅是高高在上,更重要的是俯身而下,为社会、为民众承担责任。”
的确,“贵族”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一种特指。首先它是一种价值观念。最早的贵族起源于欧洲,作为一种历史文化传统,贵族不仅意味着一种地位和头衔,也意味着社会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一种我们称之为“贵族精神”的东西。
贵族精神的第一个特点是骑士精神,勇敢尚武,光明磊落,尊重女性并延及孺弱。记得某部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一个英军少校冲着向平民开枪的士兵喊:
“住手,士兵们,我们是军人,不是强盗,不许杀害妇女儿童!”
“可是上校,现在是战争时期。”士兵这么回答。
“战争是军人之间的战争。”少校坚持,即便是你死我活的战争,也要遵守既定的规则。影片后来的情节证实,那位颇有教养的少校是英国的贵族后裔。
贵族精神的第二个特点是强烈的主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里莎修女出身富裕家庭,曾任修道院院长,而她赤脚走进印度社会的底层,一生都在奋力拯救那些在贫穷和苦难中挣扎的平民。贵族精神中的社会责任主要元素其实就是平民意识,“俯身而下”,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
当然,贵族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上个世纪初,流落中国东北的沙俄世袭贵族,家道衰败,有些伯爵夫人、公爵夫人甚至买不起奶油和砂糖,只能喝清咖啡、吃白面包,但餐桌上的鲜花依然芳香四溢,她们在日常开销中省去了一些牛肉、鱼子酱和上等黄油,却舍不得省略衣领上的花边和餐桌上的鲜花,舍不得省略沙龙上冒着幽香的白色蜡烛。而今天那些暴富的新贵,却在铺着一次性塑料薄膜的餐桌上,一边饕餮鱼翅、燕窝,一边拿着麦克风高声狮吼,包房的茶几上,插着色彩艳丽、恶俗不堪的人造花。
眼下,当“贵族”成为奢侈品广告中的流行词汇时,似乎在引导这样的理念,贵族就是那些住豪宅,开好车,奢侈铺张,一掷千金的富人。
君不见,铺天盖地的广告汹涌而来,大凡定价昂贵的商品房,莫不以“贵族气派”来形容,大凡好一些的汽车,莫不以“金领贵族”、“白领贵族”定义车主。而收费高昂,设施豪华的学校则冠之为“贵族学校”。在营销的欲望下,“贵族”两个字成了引诱别人慷慨解囊的流行噱头。
有钱就是贵族。真的是这样吗?
纯粹用商业财富的标杆来衡量,只有富人和穷人,没有贵族。
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说:“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的主人是因为思想。”人类历史上所有重大的转折都起源于思想,而思想来自伟人,“如果说政治和经济是社会的骨架,那么伟大的人物则是历史的命脉。”
真正的贵族应该是社会文化和精神的命脉,横亘于历史的朝代之间。
在那所“贵族学校”大门口,四个车道满满当当,百多辆来接孩子回家过周末的私家车,不仅把道路两旁的停车位全部泊满,而且塞满了全部行车道,五颜六色的法拉利、保时捷、劳斯莱斯、奔驰、宝马、沃尔沃……在上海的任何一条马路上,都没有如此之多的名牌轿车云集。偶尔也看见本田、帕萨特夹杂其中,显得有些寒伧。
警察封锁了道路两头,所有社会公共车辆全部绕道,只有接送孩子的私家车可以排着队,缓缓驶入。儿子说,这种壮观的“名车展览”每个周末上演一次。可以想见,这群孩子,将是二十一世纪中叶中国最富有的群体。
财富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摧毁一个人。
我由衷地希望中国那些有“贵族学校”之称的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不是一群骄奢淫逸的纨绔子弟,而是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社会精英。这类学校当然应以优秀文化的承继和弘扬为己任,让他们的学生真正明白:
国王诰封的只是贵族血统,历史加冕的才是贵族精神,真正的贵族精神包涵着社会责任,真正的贵族生活首先是文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