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天下
  • 9:时事·海外
  • 10: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7:信息披露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3版:上市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3版:上市公司
    锦江投资“三驾马车”发力
    苏宁电器 提前启动五一市场
    造船业公司资产整合拓展空间
    西安民生继续加快扩张步伐
    上海金陵强势介入物流和经济型旅馆领域
    新民纺织高档面料织就竞争优势
    青岛啤酒 百万元重奖科技人员
    华能地产将出手重组S*ST重实
    凯诺科技 一研究中心通过验收
    中恒集团制药业务强劲发展
    上海法院正式受理“丰华”“海鸟”民事赔偿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造船业公司资产整合拓展空间
    2007年04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徐汇 摄影 郭晨凯 制图
      □本报记者 袁小可

      

      据报道,我国船舶制造业相关生产条例将先后出台:《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将于10月1日起实施,作为船舶生产企业的行业最低门槛,这一标准将规范行业管理、企业改造和新建船厂,而《船舶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目前也已列入2007年国务院立法计划。

      业内人士表示,在造船业持续火爆的时期,虽然行业生产准入门槛提高,但在行业成长性明显、国家政策扶持以及产业整合加快等趋势之下,造船业龙头公司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同时,资产整合步伐的加快将创造更多投资机会。

      业绩呈现高增长势头

      截至目前,三大造船上市公司均已发布了2006年年报,业绩继续呈现高增长势头。

      沪东重机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5859.99万元,净利润26751.59万元,每股收益1.019元,分别同比增长了58.69%、97.35%和81.52%,根据安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模拟合并盈利预测审核报告,假设2007年1月1日交易已经完成资产注入,公司2007年每股收益预计可达3.07元;广船国际2006 年主营业务收入及产品盈利能力均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和提升,主营业务收入332230 万元,同比增加21.74%,净利润29362 万元,同比增长199.03%,每股盈利为0.59 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盈利0.60 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195%和361.54%。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集团手持船舶建造合同订单计有59 艘、250.16 万载重吨,合同金额为184.54 亿元,公司造船产品在国际相应细分市场的占有率已上升为14.5%;江南重工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7477152.58 元,同比增长196412329.12 元,增幅为33.23%,其中船舶配件收入同比增长28.48%,公司表示,2007 年公司主要经济指标为:“主营业务收入确保10 亿元,合同承接额超过10 亿元,净利润超过2000 万元。”

      今年仍是行业增长期

      2006年我国造船业的加快发展,为我国造船业2007年加快发展埋下了伏笔。

      渤海证券研究员高晓春预计,2007 年国际造船会高位回落,全年新船成交量应该在10000万载重吨以下,且国际造船高位回落不改国内造船长期发展趋势,未来5 到10 年我国造船业仍处于一个较快增长的阶段,这背后的支持力量主要源于,国际造船景气度不会大幅度下滑,世界外贸增长速度仍会处于较高水平,年均增长速度略低于世界运力的增长速度;世界造船产业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国内造船新接单和手持订单世界份额逐年上升,且上升明显,高晓春认为,在国际造船稳中趋降的情况下,国内造船由于份额的快速提升,未来会保持稳定较快增长的态势。

      资产整合留有想象空间

      国际造船行业中心向中国转移的历史契机,为中国造船企业加快资产整合步伐。

      3月26日,沪东重机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签署收购外高桥、澄西船舶和远航文冲股权协议的预案》,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收购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持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66.66%的股权、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广州中船远航文冲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以及宝钢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分别持有的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各16.67%的股权。高晓春表示,沪东重机作为中船集团民品整体上市的A 股平台超出绝大部分人预期,由于此次置入资产盈利能力极强,预计2007年船舶行业整体利润将大幅增长,同时此次置入资产仅是中船集团上海资产的一小部分,为后续资产注入留下很大想象空间,同时也船舶业其他两家公司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天相顾投研究员虞光也表示,结合中船集团“十一五”目标规划和2006年以来集团资本运作的动向,有理由相信,对沪东重机的资产注入仅是中船集团资产整合的第一步。中船集团旗下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和广州造船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整合动向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