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来没有哪一年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像今年这样拥有这么高的关注度,这不仅在于它创下了一年7.53万亿元的资金回笼纪录,更在于当内外经济形势扑朔迷离之际,公开市场操作成为判断宏观调控政策变动的一个重要窗口。
回笼规模空前
大手笔的回笼是2008年公开市场操作最为突出的亮点。截至昨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回笼资金量高达7.53万亿元,比去年猛增四成,相当于每天从市场回笼205亿元资金。
在这一年里,央行共发行了4.29万亿元的央行票据,在去年的历史纪录基础上再增2500亿元。而相比央行票据,新增的上万亿元特别国债使正回购操作成为今年公开市场操作使用最为频繁的工具,全年正回购操作量高达3.32万亿元,是去年的3倍。
但是相比庞大的资金回笼量,全年公开市场却仅净回笼7879亿元资金,比去年略有减少。这是因为,就在央行大规模回笼资金的同时,累计到期的央票和公开市场滚动操作也在同时释放大量资金。今年公开市场到期释放的资金量达到6.74万亿元,比去年激增了50%。其中,正回购的滚动到期量就达到了3.11万亿元。
操作前紧后松
上述数据还不足以描绘今年公开市场操作的全部。始料不及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的宏观调控基调经历了由最初“双防”到最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重大转变。在宏调变奏的背景下,作为央行货币政策执行的窗口,公开市场操作也在灵活调整它的“舞步”以契合宏观调控的要求。
年初,在“双防”的基调下,公开市场资金回笼力度空前加大,一季度达到了3.58万亿元,几乎占了全年资金回笼量的一半;净回笼量则达到了6200亿元,占比高达八成。而时间行至下半年以后,随着宏观调控转向“保增长”,公开市场的操作基调迅速作出了调整,由大力度回笼资金转变为放松市场的流动性。特别是在11月份,由于货币政策十年来首度被定调为适度宽松,公开市场连续6周向市场净投放资金。整个四季度资金回笼量下降至全年最低水平,为7400亿元,净回笼量仅为400亿元。
“断供”央票刺激信贷
对债市投资者而言,减少央票供应,无疑是2008年公开市场操作给他们留下的最深印象。
为刺激银行放贷,避免释放的流动性转回流至债券市场,公开市场在减少资金回笼的同时,还在操作结构上进行调整。先是于7月份宣布暂停三年央行票据的发行量,此后,又于10月底宣布隔周发行供应量最大的一年和三个月央行票据,并且在一个月后暂停了一年央行票据的发行。就在一年央行票据暂停发行后的两个月内,央行票据仅累计发行了910亿元,仅相当于高峰时期的一次操作量。
央票的断供,加之央行连续下调存贷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鼓励银行放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年央行票据的市价自9月中旬起,由于4%降至目前的1.1%,创下了历史最低收益率水平,失去了往昔对资金的吸引力。而与此同时,11月份信贷走出低谷,增幅同比达到了16.03%,回复到今年初的增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