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路演回放
  • 6:财经海外
  • 7:特别报道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融资
  • 12:调查·公司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一周策略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屠光绍:ETF可提高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竞争力
  • 道富环球:三种渠道“淘金”海外ETF
  • 上交所已完成跨境ETF开发准备工作
  • 张育军:ETF在我国潜力巨大
  • 张汉玉:强化跨境与跨市场
    登记结算风险管理制度
  • 马志刚:开发两岸三地
    500指数ETF具有可能性
  • 李小加:ETF有助于提高市场整体效率
  • 标普:好的ETF未必要基于热门指数
  •  
    2010年3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特别报道
    屠光绍:ETF可提高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竞争力
    道富环球:三种渠道“淘金”海外ETF
    上交所已完成跨境ETF开发准备工作
    张育军:ETF在我国潜力巨大
    张汉玉:强化跨境与跨市场
    登记结算风险管理制度
    马志刚:开发两岸三地
    500指数ETF具有可能性
    李小加:ETF有助于提高市场整体效率
    标普:好的ETF未必要基于热门指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交所已完成跨境ETF开发准备工作
    2010-03-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璐 徐婧婧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王璐 徐婧婧 ○编辑 衡道庆

      

      在昨天举行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发展与风险控制”研讨会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啸东表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正为ETF市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上交所将在监管层和各方支持下不断加强对风险控制的研究、对风险点的梳理、对案例的分析,做好产品开发、运作的风险管理工作。他同时透露,上交所已完成了跨市场、跨境ETF的产品方案设计及交易所技术开发准备工作。

      刘啸东称,我国A股ETF市场已进入快速增长通道,但与全球ETF高速增长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内地市场是继日本、中国香港之后亚洲第三大ETF市场,但当前沪市ETF规模仅为东交所、港交所的1/10左右,无论从数量、规模、品种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09年沪市ETF市场迎来大发展,无论从数量、规模、交易额上都呈现翻倍增长。沪市已发行的ETF数量由2008年的3支增长到6支,产品类型也由单一的宽基指数ETF扩充到风格ETF、主题ETF。资产管理规模和ETF份额由2008年年底的181亿元、127亿份增长到448亿元、265亿份(不包括上证超大盘ETF),分别增长了1.49倍、1.29倍;ETF市场交易额由2008年的2737亿元增长到5759亿元,增长了1.1倍。

      “我国当前资本市场环境正为ETF市场提供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条件,而上交所将致力为ETF市场提供优质平台。”刘啸东说,近年来上交所联合市场参与各方,研究推动跨市场、跨境ETF等产品的创新工作,并有实质性突破。首先,完成了跨市场、跨境ETF的产品方案设计及交易所技术开发准备工作;其次,加大与国际指数机构沟通合作力度,并启动人民币计价境外指数试点工作。

      刘啸东表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推出后,将对ETF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对投资者而言,交易策略更加丰富,ETF作为资产配置工具的优势进一步体现;对会员单位、基金公司而言,则开辟了新的创新空间。其中沪深300ETF推出后可作为股指期货现货产品,将会促进期货和现货市场活跃度和定价效率。而跨境ETF产品是实现上交所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探索。

      就如何加强ETF风险控制和管理,刘啸东强调,ETF风险主要存在于两个阶段,即产品开发阶段和日常运作阶段。上交所力争在最大程度达到ETF产品风险可知、可控、可测、可承受、可化解的“五可”目标。其中“可知”指在产品开发阶段,对于产品可能存在风险进行预估、预判;“可化解”指在产品运行过程中,不断跟踪总结,完善事前防范和事后应对措施,成功减轻或转移风险。

      另据刘啸东介绍,2010年上交所将继续从三方面稳步发展ETF市场:一是加快推进单市场指数ETF发行上市;二是稳妥推动跨市场、跨境ETF开发;三要进一步开拓ETF市场深度、广度,改善ETF运作、促进ETF创新,推动ETF纵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