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期货行业而言,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更给了期货公司一个全新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有一些“老兵”也将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期指时代的弄潮儿。
⊙记者 叶苗 ○编辑 金苹苹
“我们的战略眼光要变化,高管思维要变化,公司架构要变化,经营机制要变化。”日前,在新湖期货举办的“走向专业投资之路——股指期货与投资报告会”间歇,记者专访了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面对即将开启的股指期货时代,这个期货业的“老兵”认为,期指“新军”入市后,期货行业的格局或将因此而发生改变。
话题一 传统期货公司的“突围”
“券商背景的公司和传统期货公司的差异有两点:一是渠道上的差异,二是研发能力上的差异。渠道上的差异是天生的,是很难弥补的,而研发能力是可以弥补的。”作为传统期货公司的“过来人”,马文胜自然而然谈到了当前券商系期货公司与传统期货公司之间的差别,并为传统期货公司打了打气。
马文胜表示,期货市场有两类人很关键,第一类是机构投资者,就是基金、QFII、社保、上市公司、私募。第二类是以自然人形式存在的专业投资者,他们以期货投资为主要手段,有一定风险承担能力和资金量。“这个市场的核心基础是这两类人。这两类人更需要的是期货公司的专业性。”马文胜说,期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最大差异是:证券市场是资产类市场,它面对的是包括大众群体在内的广泛客户群体,而期货是风险管理工具,所以证券更依靠渠道,营业机构越多,开发的群体就越多。而期货在有一定渠道的前提下,更依靠专业。“可以说,大部分公司在股指期货上,还是处于同一起跑线的。”
而要加强专业研发力量,马文胜表示,期货公司的研发重点要发生变化。商品期货的研发主要是产业经济、供求关系、套保技巧,现在我们对股指期货的研发。要着重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宏观研究,指数产品更主要的是宏观经济;二是大宗商品产业所支持的宏观研究,现在大宗商品涉及19个产业,19个产业出现的状况可能就是宏观经济要出现的问题;第三是工具研究。包括下单工具和交易工具;四是产品研发,例如基金公司可能要出来很多指数产品,期货公司要帮助基金公司来策划研究这类产品。“这四类研发的转变,会使商品期货的专业性跃上更高的平台。”
话题二 期货公司需应时而变
目前的期货业从业者,绝大多数是商品期货市场上的“老兵老将”,他们自身需要哪些提高?期货公司在原来的架构上,要发生哪些及时的变革?
马文胜表示,首先是公司战略眼光上要发生大的变化,要从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中国正在变成经济大国,一定会经历资产膨胀期,这就会带来风险管理的需要,理财工具要变化,资产管理方式要变化,这都要提上期货公司的战略高度。”
其次,是高管思维的变化。“怎么样得到更高的事业,要学习,”马文胜说,要学习现代期货公司最基础的东西,套期保值在发生变化,数据分析在发生变化,过去几个数据就把大豆分析明白了,现在不行了。“高管要了解交易工具的变化,要变得更加专业化。”
第三,公司的组织架构要变化。期货公司有可能成为真正的金融机构,它的架构不再是现在的层级型的机构,要向券商和银行学习。第四,机制要变化。这个行业不再是完全以手续费为衡量标准了,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不能完全以手续费为衡量机制。“在这些基础之上,我们的期货公司就要着手引进高端人才,筑巢引凤。”
而对于曾经在商品期货市场上创出辉煌的浙系期货公司,面对股指期货,“浙系”是否还能占据市场的重要位置?
“浙江公司的优势体现在合作、专业、以及人才优势,我们对于市场的熟悉,造就了在商品期货的优势。”马文胜说,股指期货推出后,尽管这些优势依然存在,但是浙系所处的位置不是在金融城市,故而要带着优势到大的金融城市去扩张。“这需要浙系公司要真正走出去,挖掘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学习海外经验,并和原来的优势结合起来。在新一轮竞争中要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拓展金融行业的客户。”
话题三 商品期货仍将“强势”
股指期货上市后,商品期货会不会被冷落?对此,马文胜表示不需要担心。“商品还会有大发展。”马文胜说,最近明显感觉到股指期货把期货行业拉进了金融圈,由于这个圈子的拓展,期货市场也由此进入了中国主流金融板块。“最近接触了一些海外公司,他们在瞄准中国的商品市场,他们需要用中国的商品做资产配置。中国的商品对全球的商品越来越有影响力,金融属性越来越强。这些会使得商品市场迎来更多的机会。”
针对即将上市的股指期货,马文胜认为届时整个市场的持仓规模不会太大,但是交易规模会有一定的量。他表示,目前开户的人群中,一是原来商品期货的投资者,二是一些习惯做ETF的投资者以及私募,三是证券市场的大户。前两类人群可能会贡献一定的交易规模,但是持仓不会太大。而随着机构投资者政策的明确,参与机制的明确,随着套期保值编码开始申请,持仓规模会开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