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旭 ○编辑 谢卫国
7月以来,A股市场在周期类板块的带领下走出一波反弹行情,但是,股市反弹未能在短期内有效激活基民冒险热情,7月份股票基金发行延续今年以来的疲弱态势,而债券基金、保本基金等低风险品种则相对受欢迎,成为当期发行的亮点。
7月以来,上证指数上涨了235.29点,涨幅9.81%,“反弹”成为近期市场热议的关键词。但此前对基金持“远观”态度的投资者似乎对这波行情始料未及,近期股票型基金发行仍“未见起色”。
据上证资讯统计,今年7月以来共成立新基金7只,募资总额101.88亿份,平均每只新基金募资14.55亿份。而去年同期成立新基金多达12只,募资总额高达565.85亿份,平均每只新基金募资47.15亿份。不难发现,今年7月新基金无论成立数量还是“吸金”能力同比均逊色许多。
具体来看,今年7月成立的7只新基金中,规模最大的是中海货币基金,首募达30亿份,其次是国泰金鹿保本三期,为28.8亿份,再次是博时宏观回报债基,为21.49亿份。股票型基金方面,银河蓝筹精选首募6.61亿份,信达澳银红利回报为5.95亿份,此外,有一只行业周期轮换股票型基金首募仅3.48亿份。QDII基金方面,博时大中华亚太精选为5.55亿份。另据统计,7月份有2只基金曾公告延长发行期。
从上述发行数据不难看出,由于7月份以前市场反复下探,致使投资者更为偏好低风险类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甚至是保本基金发行受到更多资金关照。而对风险较高的股票型基金则仍保持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另外,在整体不尽如人意的基金销售市场中,QDII基金无疑是另一块短板。今年以来新一波QDII出海潮再次涌动,但投资者对QDII基金认可度却依然不高。某基金公司业内人士表示,除了欧债危机,最影响QDII基金发行的是QDII的“名声”。毕竟,第一次出海便遭“折戟”,这严重挫伤了基民投资QDII基金的热情,也使QDII背负上了较重的“历史负担”,这对于后市新QDII基金的募集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这都成了基金销售行业的定律。当市场在低点徘徊,基民的投资热情也随之受到抑制,尽管一些基金业人士认为,在低点进入能够为后期业绩提升带来很大“成长空间”,但基金投资者更多属于“右侧交易者”,这大概是基金热销往往滞后指数表现的原因之一。
来自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7月以来每周新增基金开户数虽然出现一定程度上升,但始终在4万以下徘徊。7月12日至16日,新增基金开户数为33440户,7月19日至23日,新增基金开户数为37919户。
市场人士指出,如果市场反弹势头得以确立,基民的投资热情或许会随之升温。在一些投资者“追涨杀跌”的投资心理依然顽固的前提下,好做不好发的魔咒短时期内恐怕难以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