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调查·公司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广告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三大风险制约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须“智勇双全”
  • 屡败屡战资源企业探索并购技巧
  • 从海外并购到海外上市
  • 后互联网时代硅谷风投的清算与发展
  • LED产业加速发展 风投决心“追涨”
  •  
    2010年8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公司融资
    三大风险制约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须“智勇双全”
    屡败屡战资源企业探索并购技巧
    从海外并购到海外上市
    后互联网时代硅谷风投的清算与发展
    LED产业加速发展 风投决心“追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三大风险制约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须“智勇双全”
    2010-08-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郭成林 ○编辑 全泽源

      中国企业“出海”并购自2003年呈现规模化特征至今已历7年,期间交易额百倍增长,但成功者多集中在资源收购领域,涉及产业、企业整合的优质案例仍显奇缺。如何提高并购的成功率已成为当前国内企业关注的焦点。

      ⊙记者 郭成林 ○编辑 全泽源

      多年来,市场大体认可造成上述境况的原因,也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三大风险:政治与法律风险、产业与企业整合风险、并购技术性风险。

      而在目前出海并购的阶段性特征短期难有大变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或可优先考虑创新并购方式、寻求多元化的支付手段与融资渠道、提高出海并购实战技巧以化解技术性风险。

      “出海”并购谋求资源与渠道

      2009年时,商务部曾发布过权威报告,称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势头发展迅猛,交易额从2002年的2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8年的205亿美元。

      而同时,尚处上升周期的第五次全球并购浪潮被金融危机戛然打断,深交所博士后张晓凌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并购额下降了39%,欧洲并购交易骤跌56%,日本下降了43%。冷暖易位下,国内企业出海并购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被动”大幅提升。

      至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景气度还在不断攀升。来自投中集团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2010年我国企业共发生48笔海外并购交易;累加已披露金额的33笔交易,总并购额高达299亿美元。其中最大一笔交易来自4月12日,中石化以46.5亿美元收购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持有的加拿大Syncrude油砂项目9.03%的股权。

      此外,数据也显示,近几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体仍以国企为主,收购需求仍以境外的资源、渠道为主。

      如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7月23日央企负责人会议上所指出的,一些中央企业利用海外资源资产价值处于低位和投资环境相对宽松的机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此外,《经济学人》预计,2010年中国海外并购需求中资源行业仍将是主导,此外,农业、生物科技、清洁能源和房地产的投资也将有所增长。

      三大风险继续制约并购成功率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速度与效率呈非同步式增长,“出海”失败的景象比比皆是。

      诸多证据显示,基于种种复杂原因,截至目前各国投资审核机构仍主要对来自中国国企的并购行为持排斥态度,这些因素综合形成了海外并购的首要风险。

      其次,从2003年的TCL到最新的上海汽车等海外并购案例显示,并购后的企业整合风险也是一大痼疾,且多年来并无很好改善。“成功海外并购不易,而并购后成功进行后续整合更不易。”有过诸多海外并购项目经验的信永中和北京总部合伙人刘景伟如此感叹。

      此外,支付手段以现金为主、融资渠道狭窄等并购技术“落后”所引发的风险也在近几年的实践中越来越被市场所重视。

      “第四次浪潮后,金融衍生工具广泛被运用于国际并购的支付与融资之中。”深交所博士后张晓凌对记者表示,“如换股并购已成目前全球市场的主流并购方式,此外,利用认股权证、可转债等作为支付工具也日渐被熟练运用。”

      同时,张晓凌还介绍了国际市场上通用的几种并购融资手段,如在CDO交易架构下,并购方将发行的垃圾债券打包成CDO发售实现融资,而CDO的评级源自垃圾债券组合支撑的并购事件的成败概率。

      此外,国际市场上大型PE基金也成为并购方交易的主要融资方之一。而该类基金在提供融资之时,往往会建立一个由被并购企业股票组成的分散化投资组合,然后再按计算出的对冲比率沽空对应数量的股指期货,从而实现隔离系统性风险。

      “成熟市场上,发达的CDO等衍生品市场为并购运作提供了稳定融资来源。但基于国内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等各种原因,中国企业在出海筹划并购时未加以有效利用,导致融资风险很高,市场竞争力不足。”不少海外并购观察人士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