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调查·公司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广告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B137:信息披露
  • B138:信息披露
  • B139:信息披露
  • B140:信息披露
  • B141:信息披露
  • B142:信息披露
  • B143:信息披露
  • B144:信息披露
  • B145:信息披露
  • B146:信息披露
  • B147:信息披露
  • B148:信息披露
  • B149:信息披露
  • B150:信息披露
  • B151:信息披露
  • B152:信息披露
  • B153:信息披露
  • B154:信息披露
  • B155:信息披露
  • B156:信息披露
  • B157:信息披露
  • B158:信息披露
  • B159:信息披露
  • B160:信息披露
  • B161:信息披露
  • B162:信息披露
  • B163:信息披露
  • B164:信息披露
  • B165:信息披露
  • B166:信息披露
  • B167:信息披露
  • B168:信息披露
  • B169:信息披露
  • B170:信息披露
  • B171:信息披露
  • B172:信息披露
  • B173:信息披露
  • B174:信息披露
  • B175:信息披露
  • B176:信息披露
  • B177:信息披露
  • B178:信息披露
  • B179:信息披露
  • B180:信息披露
  • B181:信息披露
  • B182:信息披露
  • B183:信息披露
  • B184:信息披露
  • 似谜非谜空置率
  • 力争在重要领域实现自主创新跨越
  • 上市银行业绩翻番仍“差钱”
  • 刺激政策难改消费倾向
  • “风险偏好”围绕“安全港效应”转向
  • “库存陷阱”:
    预期主导了市场定价
  •  
    2010年8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似谜非谜空置率
    力争在重要领域实现自主创新跨越
    上市银行业绩翻番仍“差钱”
    刺激政策难改消费倾向
    “风险偏好”围绕“安全港效应”转向
    “库存陷阱”:
    预期主导了市场定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库存陷阱”:
    预期主导了市场定价
    2010-08-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于文计

      ⊙于文计

      

      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减速暴露出的产能过剩,全球由此进入高库存时期。可奇怪的是,商品期货价格2009年3月后背负天量库存却连涨1年。库存积压和价格暴涨,不仅成为市场最大的困惑,更成为“库存陷阱”。

      市场所困惑的,不单是“库存陷阱”,更延伸到整个供求法则。按照供求法则,价格越高需求越少,价格越低需求越多,即库存和价格的峰值/低谷应该同步出现。然而,近年铜库存和价格的波动中,分别在2009年1月、2008年1月、2007年2月,3次LME库存峰值恰出现在价格谷底。观察每一个库存峰值形成过程,均是库存随价格下跌逐步积压,而后随价格攀升开始大幅减少,形成了库存和价格此消彼长悖论的“反供求法则”现象。

      “反供求法则”的形成过程引出“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争论:一种是合乎供需求法则的“库存决定价格”论,认为整个过程是:库存增加,表明商品滞销引发价格下跌;库存减少,表明需求增加推动价格上涨。另一种解释截然相反、但更符合市场心理的“价格决定库存”论,即价格下跌,市场观望情绪导致库存不断积压;价格上涨,市场抢购导致库存减少。

      通过对铜、钢材、股市、楼市等4个市场观察,不管是大宗商品还是资本市场,量价形成过程中,买卖意愿主要取决于价格。价格决定库存而非库存决定价格,这说明参照供求关系的市场定价体系已发生根本性改变。而新的定价参照是什么呢?以上众多市场的“反供求法则”现象,其过程均伴随两个显著特征:预期和买涨不买跌。在市场形成涨跌趋势前,先产生市场预期,随后市场普遍延续价格趋势心理——买涨不买跌,“价格越低越没人要,价格越高越好卖”,进而使价格趋势更强。

      以上与期货市场相关的个案,似应单独归为诸如类似吉芬商品的讨论。然而不可忽略的事实是,随着冷藏和存储手段的进步,期货和电子盘交易正从大宗商品向各类市场延伸,使得即便未引入期货的商品,人们也开始关注该商品预期。

      笔者以为,或者可以说,目前正处于市场定价主导力量的转换期,由之前单一的“供求决定价格”,转到由市场预期和供求关系共同定价的时期。在市场预期冲击下,传统供求法则的“供求决定价格”理论暴露出仅注重当前时点的供求关系而忽略预期、只注重商品的使用功能而忽略交易功能、只注重供求双方而忽略中间贸易商和投机资本等局限性。在期货市场的发达,互联网使价格传递速度更快更透明,市场结构更复杂的背景下,这些缺陷越来越突出了。

      相比传统的“供求关系定价”,当前的“预期定价” 更重市场预期,更重商品赚取价差的交易功能,贸易商和投机资本形成的第三方力量经常超越供求双方主导市场。而正是后面两个特点,形成了市场买涨不买跌的心理。

      当前市场价格,更多是基于对未来供求关系的判断,所反映的是市场预期。而预期产生的当前和未来的时间差,库存积压反映的是当前时点的供求,而价格上涨则体现的是未来预期:这就揭开了“库存陷阱”。促成市场从注重供求关系到更重预期的转变,是期货市场的引入和互联网的发达。期货市场引入,有利于价格预期迅速形成;而互联网的普及,有利于各种预期的快速传递。这个转变,有个典型例子,钢材期货推出后,钢价已由保持数年的钢厂定价过渡到跟随期货价格,钢厂逐渐失去了定价权。

      而当预期主导市场时,预期所产生的当前和未来价格的“价差效应”,会促使市场更重视商品的交易功能。这不难理解,比如有传言发改委周末上调油价,加油站会连日出现排队加油的场面。同样,在食用油传言涨价时,大家会到超市疯狂抢购。也正是价差效应造成的消费者推迟或者提前消费,促成了价格和库存此消彼长的悖论。如果市场预期价格会跌,就会推迟购买,库存就会渐渐积压;而如果预期价格会涨,就会提前囤积,库存渐渐减少。笔者以为,这是形成3波铜库存和价格此消彼长的根本原因。

      传统经济学只讨论供求双方。而当前开放的市场,除了供求双方外,还有大量贸易商,更有毫不相干的投机资本,这两者主要以赚取价差为目的,因而经常出现经销商和投机资本的价差交易行为主导市场。其一,贸易商数量规模越大,价差交易行为越强。比如中国钢厂数量是600家,而钢材贸易商有近20万家,去年8月初钢价疯涨,钢材现货交易主要集中在贸易商之间,终端用户则参与寥寥。其二,期货市场越发达,价差交易越疯狂。期货市场可以使毫不相干的投机资本随时进出市场,当出现交易机会后,毫不相干的投机资本会大量涌入,形成对价格趋势追逐的羊群效应。

      不管分析单个商品价格走势还是国家对通胀通缩的宏观调控,市场定价参照体系的转变,都要求我们转变根深蒂固的供求定价思维,引入对预期的思考,如此才能顺应市场的转变,避免“库存陷阱”。如果从预期定价的三个特点看当前热议的房价和通胀问题,显然,控制涨价预期和打击投机应该更具效果。 (作者系汇鑫期货宏观经济和策略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