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上海证券报社主办的上证·首届全球基金峰会已圆满落幕,与会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依旧绕梁不绝。在这场首次由国内专业财经媒体主办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金投资峰会上,包括富达、富兰克林邓普顿、英国安本、瑞银、德胜安联等数十家国际型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专家现身说法,全景式勾勒出国际范围内基金投资的新趋势,特别是在进军新兴市场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期 《基金周刊》关注世界经济再平衡视角下,“洋同行”眼中的全球基金业投资“进化路线图”。
⊙本报记者 丁宁
多元化进军
新兴市场的魅力
对于国际资产管理公司来说,发展中国家已经不仅仅只是黄金和石油的代名词。随着新兴市场资本力量的发展扩张,资产管理公司的决策者们再次把目光投向“东方”。
“如果时间往前倒推15年或者更久,在大多数西方投资者看来,‘全球’就意味着欧美和日本市场,这就是他们眼中的全球。”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集团投资总监史蒂文·多佛表示,过去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新兴市场的投资比例通常都限制在5%到10%以内。
“但是现在世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此我的工作就是鼓励投资人对于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加大投资”。
在史蒂文·多佛看来,现在新兴市场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他表示,全球市场正在出现一种新的认识,即新兴市场本身并没有想像的那样高风险,全球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当中,新兴市场所占的比重仍过低,新兴市场的价格也被严重低估了。
苏库玛拉加现任富兰克林邓普顿资产管理(印度)公司及亚洲权益类投资总监,在其看来,有三大因素让投资亚洲市场充满魅力。
其一,新兴市场整体经济未来仍会保持增长,虽然增速有可能下降,但是预计亚洲国家的增长还是能达到两位数;其二,目前亚洲经济整体投资回报率要比其他市场更好,整体来看公司质量在不断上升,这相比于十年前亚洲市场整体投资回报率较低的情况是非常大的进步。注意到有很多亚洲公司能够给股东带来更大的回报,而且这种公司的数量也在增长;其三,从市盈率上来看,亚洲市场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所以说,在亚洲市场会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一项针对全球一万四千名投资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被问及未来一到两年当中将把投资布局在哪里,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将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多元化布局。“机构已无法将投资市场按照过去的思路集中布局成熟市场,基金公司越来越全球化,通过设立不同的分支机构来涵盖全球的市场,这是一个趋势。”史蒂文·多佛表示。
除了经济基本面的因素,新兴市场日益扩大的投资需求也成为国际投资巨额看好这片投资热土的重要原因。
富达资产管理亚太区主席兼行政总裁仑德民(Arne Lindman)表示:“如果我们回到300年前的17世纪,中国和欧洲分别占了全球GDP的22%,而当时美国的份额是微不足道的。1970年中国GDP只占全球5%,而欧美占了全球50%,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目前的GDP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而且这种势头增长了很多年。所以,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出现了再平衡。”
在经济再平衡视角下,仑德民从人口结构的变化角度解析了新兴市场的投资发展前景。他表示,人口结构在很多国家发生了变化,投资理财必然成为一种普遍需求,这对资产管理行业短期和长期都带来影响。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65岁以上人口比重会大量增加。“年轻的父母要抚养孩子,同时要承担几位老人的生活,这种人口结构使得年青一代不仅要进行储蓄,还要进行投资”。
本土化转型
让更了解市场的人说话
伴随着投资领域的不断扩大,如何能够及时掌握当地市场的第一手资料并迅速及时做出决策成为国际基金行业领导者思考的重要问题。
面对越来越多的分支机构和变化多端的市场,即使建立大中华区的国际基金业巨头也开始审视如何优化投资决策,让更多的中国基金经理主导投资决策。史蒂文·多佛建议,在全球性基金巨头的版图中,诸如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分支机构中进行的投资,应该由当地基金经理来主导,而非仅仅依赖美国或欧洲总部的基金经理来掌控投资大权。
“未来将会出现全新的投资方式,越来越多的投资决策会在当地进行。不再是由同一个投资经理来指手画脚,告诉你应该如何进行投资,因为整个市场太复杂了,越来越多的分析工作将由当地的基金经理和投资分析师进行。”史蒂文·多佛表示。
仑德民认为,作为一个行业,要提供务实的、可实现的回报没有捷径。“只有那些能够成功整合本土资源、有效进行本地化研究的全球企业才能够成功。当今世界市场密切联系,贸易、金融信息流瞬息万变,如果没有办法获得第一手的本地信息,就无法在恰当的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史蒂文·多佛在回顾全球化基金公司的发展历程时表示,从基金投资模式看,最早的时候,基金公司的工作人员都集中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直到出现国际投资需求。1953年,美国第一个全球投资公司成立,当时管理人看到欧洲和日本的经济情况后觉得,欧洲和日本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随后,整个基金行业开始全球化,出现很多全球性的投资经理,这些基金公司雇佣外部分析人员,然后在伦敦、纽约和香港各地工作,分析师办公室遍布全球各地。不过,目前国际基金业的投资力量相对集中,人员配备集中在纽约、伦敦、新加坡和香港等地区,投资决策受总部影响较大。史蒂文·多佛坚定地认为,全球性的跨国基金公司这种集中化的投资模式将有所改变。
除了投资决策,产品设计也要符合特定市场的需求。史蒂文·多佛表示,从全球范围看,各个市场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投资者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要成为全球化的公司,我们必须具备两种视角,既要有国际化视野,也要立足于当地。我们相信在未来,资产管理公司越要全球化,也表明其要越需要本土化”。
清晰化运作
让投资者和监管者放心
当资产管理公司不约而同将新兴市场作为扩大业务的重要突破口,竞争随之加剧。为了能够迅速抢占市场高地,博得当地投资者和监管者的认同,国际资产管理公司也在着力实现建立在打造良好品牌形象的清晰化运作。
在技术层面,因特网技术在过去10到20年当中对资产管理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仑德民表示,技术的提升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在当今社会,要想比别人早先知道些什么信息已经变得非常困难;同时,这也使得基金公司的潜在客户有能力自己寻找到所需要的诸如财务、价格、金融等方面的信息,为其自身进行投资交易创造条件。“我认为在所有的因素当中,技术因素将会引发这个行业更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要找到更多的方法来帮助客户购买我们的产品,同时也要对我们的产品进行更好的定价”。
在仑德民看来,资产管理公司需要管理好技术以及技术的影响。一些高新技术是良好的获益工具,但只有正确使用才能够让客户相信公司的信誉和产品。“我们不能过度依赖于一些所谓‘先知先觉’的信息甚至是谣言,投资决策应建立在有信息技术提供帮助的自身扎实的研究能力之上。”
信息技术的提升也使得资产管理公司更为便捷地与投资者进行接触,这使得基金公司在处于开发过程中的新兴市场进行更为深入的投资者教育成为可能。
仑德民表示,资产管理行业在进军新兴市场的同时要更多与客户进行接触,进行投资者教育,提高其对有关产品的认知,让这个产品的介绍更加透明化。“对客户进行周到的教育和解释,让他们对基金产品的运作理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有可能使其对自身的投资产品抱有信心,同时使其投资行为趋向理性”。
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彼得·埃尔斯顿认为,目前新兴市场一部分投资者对于基金投资的短期表现过于看重。“主动管理基金短期表现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长期的表现。一个正常的管理的时间表是10年20年甚至30年,而不是每个月来进行一个业绩的比较”。
彼得·埃尔斯顿进一步指出,正如巴菲特所说,投资需要分散化,但一般来说都是投资者不知道做什么才做的过渡性的投资,所以投资和需要建立复合增长理念,注重长期回报。
在监管方面,仑德民认为,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对于行业的管制趋向放松,但是很多国家却背道而驰,趋严的监管对于行业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挑战。
仑德民表示,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很多监管者对此作出了过度的反应。在其看来,这是“试图用错误的方法去解决昨天的问题”。“部分国家和地区现在的监管是不平衡的,这个问题需要资产管理公司与监管者密切配尽早解决”。
他认为,监管者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但“过度”的监管也会让投资者的选择受到限制。在业务扩展过程中,行业必须和监管部门密切联系,在理解管理者的初衷前提下,通过自身的规范化清晰化运作,使得监管的方式能够实现最佳的平衡,既能够保护投资者权益,又能够给消费者足够丰富的选择。“我想强调一点,这和中国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问题主要在中国以外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