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产业纵深
  • 11:信息披露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B26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前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前沿广角
  • 奢侈品股催热香港IPO市场
    中资投行市场份额持续攀升
  • 中银基金:参与长江证券增发
    不存在利益输送
  • ■机构一线
  • 企业重视现金管理 银行再提产品创新
  • 债基慎言“打新” 投资更多“回归主业”
  • “雅士利食安委”召开年会
    继续锻造品牌金盾
  •  
    2011年5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奢侈品股催热香港IPO市场
    中资投行市场份额持续攀升
    中银基金:参与长江证券增发
    不存在利益输送
    ■机构一线
    企业重视现金管理 银行再提产品创新
    债基慎言“打新” 投资更多“回归主业”
    “雅士利食安委”召开年会
    继续锻造品牌金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债基慎言“打新” 投资更多“回归主业”
    2011-05-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丁宁 ○编辑 张亦文

      ⊙记者 丁宁 ○编辑 张亦文

      

      随着新股破发的蔓延,基金打新的风险持续高企,传统上将打新作为重要“创收”途径的债券型基金面临艰难抉择。为了控制风险,不少债券型基金表示近期将谨慎对待新股申购,将更多注意力放在风格更为稳健的投资品种身上。

      

      浮亏七千万

      至少从目前看,新股破发的势头在延续。4月28日,庞大集团上市首日收盘价报收34.58元,远低于45元发行价,3只申购该股的债券型基金深陷其中,共计获配股数为150.47万股,以昨日收盘价计算,浮亏高达1657.97万元。

      这并非个例。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二季度以来上市新股共有25只,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厄运的有22只,而截至目前依旧处于破发状态的有19只。

      受此拖累,参与其中进行新股申购的债券型基金“损失”不小。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共有31只债券型基金参与打新,接连的破发使得这当中大部分债基都出现浮亏,整体浮亏规模达到7012.80万元。

      沪上某债基基金经理告诉记者,由于债券型基金收益较低,打新往往成为债券型基金增加收益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面对持续高企的打新风险,债基正面临严峻抉择。

      

      求稳为上

      事实上,自从摇号新规实施以来,虽然机构获配几率降低,但一旦网下申购成功,单只基金获配量大增,尤其对于一些小规模基金而言,限售的新股可能成为重仓股。伴随着市场的持续震荡和新股破发的蔓延,不少债基表示近期将谨慎对待打新。

      华富收益增强基金经理曾刚表示,网下打新仍是一级债基的基本投资品种,但发行市盈率和网下配售比例过高蕴含一定的风险,新股询价策略应偏谨慎。万家邹昱也表示,目前来看,债基打新风险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对于新股申购还是应当保持谨慎态度。

      数据统计显示,在去年债券基金的全年收益构成中,参与打新、增发的贡献度达到40%左右。今年,随着破发面的扩散,原先的正收益变成了对业绩的拖累。因此,对于参与打新、增发,许多债券基金已表示今年需要择优而从,谨慎报价。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部总监表示,对主板上市新股会略微积极一些,而对估值整体较高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会更加谨慎。

      另一方面,当打新的创收途径遭遇阻拦,不少债基“回归主业”,将更多注意力放在风格更为稳健的债券投资品种身上。

      “经过前期较为充分的调整,目前信用债无论从绝对收益水平还是信用利差来看,均已有一定的吸引力。”招商安本增利如此表示;中银稳健增利也认为,当前债市收益率可能离左侧高点已不远,信用债仍是最值得投资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