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基金“天平”倾向成长股
    市场或再临风格转换
  • 7月末股基仓位下穿历史均值
  • 每日关注
  • 市场新趋势出现
    有待政策破题
  • 反保险欺诈风暴即将刮起
  •  
    2011年8月2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基金“天平”倾向成长股
    市场或再临风格转换
    7月末股基仓位下穿历史均值
    每日关注
    市场新趋势出现
    有待政策破题
    反保险欺诈风暴即将刮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反保险欺诈风暴即将刮起
    2011-08-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梁伟 颜剑

      ⊙记者 黄蕾 ○编辑 梁伟 颜剑

      

      尽管监管部门对保险欺诈的防范与回击可谓不遗余力,但在多种诱惑的驱动下,假借保险名义或利用保险合同实施欺诈的违法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且手段越发多样化。在此背景下,反保险欺诈风暴即将刮起。

      本报记者近日从保险公司了解到,保监会近日就《加强反保险欺诈工作方案》(讨论稿)和《反保险欺诈指引》(讨论稿)内部征求意见,旨在严厉打击各种保险欺诈行为。保险欺诈活动所造成的损失将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利润,对其财务的稳健性带来潜在风险。同时,也可能造成消费者和股东的信心减退,影响到单个保险公司乃至保险行业的声誉。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欺诈行为形式多样,种类繁杂。上述讨论稿中明确了保险欺诈的定义,是指行为人假借保险名义或利用保险合同,对保险消费者、保险公司实施欺瞒、诱骗,以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行为。包括:非法经营保险业务或非法设立保险机构、保险诈骗以及利用保险单证进行合同诈骗、非法集资等。

      反保险欺诈工作的主体包括保险机构和中介公司、行业组织和监管部门。从讨论稿的内容来看,反保险欺诈的重点工作是打击非法经营类、合同诈骗类、保险诈骗类的欺诈。主要包括非法设立保险公司、擅自设立虚假的保险机构网站、假冒保险公司名义制售假保单、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以骗取保险金的犯罪行为等。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保险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保险机构各自为战,信息得不到共享与交流,给了保险诈骗可乘之机。为此,保险行业协会将建立行业反欺诈合作平台、建立行业反欺诈数据库,研究开发反欺诈信息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各类欺诈案件和欺诈行为的特点,并发布识别欺诈的预警信息,同时组织保险公司定期开展反欺诈工作交流。

      作为反保险欺诈中的重要一环,讨论稿还要求保险公司应制定与业务种类、规模以及性质相适应的欺诈风险管理政策,并应将反欺诈内控制度和流程覆盖到产品开发、承保和核保、员工的招聘和离职管理、中介及第三方外包服务、理赔管理等环节。

      事实上,反保险欺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既要坚持依法惩处,更要注重预防。业内人士认为,关键在于要通过专项整顿,深入分析各类欺诈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查清保险经营和监管中制度、体制、机制方面的不足,从源头上治理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