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拟融资约500亿 近10家城商行排队等上市
  • 首批封闭式债基将到期 “去留”投资者决定
  • 市场动态
  • 物价形势依然严峻 政策环境维持偏紧
  • 7月大宗交易
    折价率升至年内次高点
  • 机构预测7月新增贷款约5500亿
  •  
    2011年8月2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拟融资约500亿 近10家城商行排队等上市
    首批封闭式债基将到期 “去留”投资者决定
    市场动态
    物价形势依然严峻 政策环境维持偏紧
    7月大宗交易
    折价率升至年内次高点
    机构预测7月新增贷款约5500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7月大宗交易
    折价率升至年内次高点
    2011-08-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晓宇 ○见习编辑 蔡臻欣

      ⊙记者 王晓宇 ○见习编辑 蔡臻欣

      

      

      7月的大宗交易平台空前活跃,以产业资本为代表的投资者们高折价抛售以抢食大盘近200点的反弹成果,让大宗交易平台上的加权折价率陡然上升至年内次高点7.37%。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7月份沪深两市大宗交易平台总成交量为9.5亿股,成交总金额为129.3亿元,环比分别增加11.1%、4.4%,为1-7月区间内中值水平,但成交频率却出现今年以来最大活跃度,全月以595笔交易创下年内新高,环比增加25%。整体而言,无论从成交频率、成交量还是成交额,7月份大宗交易平台均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态。

      但从折价率看,7月大宗交易上的加权折价率却陡然上升至7.37%,环比放大41%。对比最近4年以来的月折价率,该数据同样处于历史的高位。统计显示,7.37%的折价率同样也是自2008年4月证监会规定大小非减持超过1%股份须通过大宗交易系统以来的第3高点。而前2次分别出现于2009年1月、2011年2月,折价率分别为7.92%、7.42%。

      折价率的高企或与此前大盘的强弱不无关系。今年二季度,大盘在面临资金紧张后展开近2个月的漫漫下跌至6月下旬,行情的强反弹让产业资本急不可待踊跃套现。似曾相识的场景亦发生在2009年1月及2011年2月。而上述两度折价率的高企均是处于对股价再度下跌“不计成本”抛售所造成。而从行情的走势来看,折价率的高企并不意味着反转行情的结束,前述2次高折价率出现后,上证指数均在短期调整后延续上涨走势。

      分析人士认为,并不能简单地从大宗交易的折价率来判断大盘未来走势。但在紧缩货币政策不放松的背景下,大宗交易系统成交频繁和折价率升高表明投资者心态趋于谨慎。

      从交易数据内部结构来看,大连控股以1亿股成交量位居成交量排行榜首位,其次分别是康得新4362.4万股和农业银行3674.8万股。而从成交金额排行榜来看,前3为分别是康得新8.6亿元、大连控股8.3亿元和广发证券7.3亿元。不过,这些大宗交易平台上的“大鳄”的二级市场表现却涨跌互现。康得新以连创历史新高的惊艳表现成为大宗交易平台上最大的赢家,当月涨幅近30%,大连控股微涨4%;而农业银行、广发证券则分别下跌4%、11%。

      业内人士认为,7月大宗交易平台出现火爆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限售解禁股总量与日俱增对行情构成压制,产业资本选择落袋为安;二是受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不少陷入现金周转和偿债瓶颈的产业资本选择套现以缓解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