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产业纵深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能源前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期货
  • A6:市场·资金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债信降小格,股市塌大片
  • 二次探底或是重振全球经济的契机
  • 外患内忧之下
    加息动议不合时宜
  • 招股书上的那些投资项目呢?
  • 开启人内心的源头活水
  • 股市与债市的“跷跷板”关系失效了
  •  
    2011年8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债信降小格,股市塌大片
    二次探底或是重振全球经济的契机
    外患内忧之下
    加息动议不合时宜
    招股书上的那些投资项目呢?
    开启人内心的源头活水
    股市与债市的“跷跷板”关系失效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债信降小格,股市塌大片
    2011-08-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孙 涤
      孙 涤

      ——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二十八

      本周二下午的华尔街,愁云笼罩,美国股市危若累卵。

      自8月5日标准普尔公司象征性地把美国国债信用下调了一小格之后,道琼斯指已经下挫了13%。孰料周二下午两点半的消息是美联储不予加息,并可能维持接近于零的水平直至2013年。公告一出,标普指数随即反弹,收市时反而竟比前一天陡增近5%。不由得叫人想起42年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时的那句名言,只是将其改写成了“标普评级降了一小格,全球股市崩了一大片”。

      最匪夷所思的,是标准普尔降级提示的是美国国债信用的风险,可金融市场的回应竟然是蜂拥而至争购美元债券,不但换手率惊人(当天为97亿多股,一年来的最大规模),而且正是因为以美国国债为避难所,以至于10年期债券的回报率从2.57%降至2.34%。这中间的诡谲,一如2008年深秋金融海啸扫荡过后许多投资人的行为,反而使得危机的祸首美国坚挺起来,不但美元国债走俏,就连美元汇率也上浮了起来。

      那么,该怎样应对股市这般过山车似的震荡呢?抛出股票吗?在美国,你可以套得现金,但是注定要被通货膨胀所蚕食。现在,美国货币市场的回报率为0.01%,两年期的CD也仅2%,而货币正以年率3.6%在贬值;你不妨改买黄金,改持在震荡中被殃及的金矿股票,这或许可能是个办法,或能抵御各国滥发货币仍难提振的金融萧条;或者购置房产也行,要是你能够获得按揭贷款,那请赶紧锁定利率,因为目前的水平已是低无可低的了。若要重新配置金融资产又能做到得体,则是太难的事。

      在头晕目眩的投资人备受困扰之际,不妨想象一下,“股神”沃伦·巴菲特,或者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者们,设想一下他们会怎么做?很简单,少安毋躁而已矣。

      美国新近出了本《巴菲特投资犹如女孩——你亦当如是》(Warren Buffett Invests Like a Girl, and You Should Too),这本书旨在说明,在证券投资里,常常是阴克阳,静制动,柔软胜刚强。作者L·罗福腾认为,巴菲特的投资方略,就是这种理念和风格的楷模,以阴柔取胜。因为女性较有自知之明。男性则相反,倾向于认为自己比实际上更能干,懂得更多;女性更懂得避险;在生活中常常显得更实际些,而男性则更容易盲目乐观;在做投资决定之前,女性更有耐心权衡和比较分析;男性更容易受群体的感染,比女性更倾向于屈从于攀比的影响;女性更容易承认犯错,并从中学习;因此,男性倾向于频繁交易,平均次数超过女性几乎有一半(45%);等等。

      价值投资的特征之一,就是努力发掘被市场严重低估的企业,大笔购入后稳定持有。巴菲特对该原则的信守是极为执著的。对于你我这样的常人,眼光和智慧不及巴菲特,资金也少得多,要仿效他,确有难处。所以这本书的作者的建议是择善而从之,投资组合不妨宽泛一点,不比巴菲特能够精准地重仓持有不满十只绩优股,而且总要放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在指数股里。至于持有,应是长期而不必永久,只是进出时要有充分的依据,不能如兴之所至那般随意。推论加以引申,像这次云霄飞车般的无厘头波动,根本就不应该动进出的念头。

      不知道读者是否同意这位作者的见解?各位的观察和体验又是如何?各位可曾问过自己没有,为什么巴菲特的方法理念甚易懂,似乎也不难学,却往往仿效不来?也许你我天生就静不下来,天生就好攀比?

      天性固难违,但在证券投资上学一学女性又何妨?第一步,譬如,你肯向你的另一半坦诚地说出“在理财上,我不如你”吗?

      (作者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学会(南加州)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