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专版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对话
  • “爱国税”的深意和苦心
  • 该如何看待增持美债的机会与风险
  • 针对证券操纵的相关法律条款
    需紧密衔接
  • 外论一瞥
  • 律师岂是用来“打酱油”的
  • 这到底是卖酒还是卖黄金?
  •  
    2011年8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观点·专栏
    “爱国税”的深意和苦心
    该如何看待增持美债的机会与风险
    针对证券操纵的相关法律条款
    需紧密衔接
    外论一瞥
    律师岂是用来“打酱油”的
    这到底是卖酒还是卖黄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论一瞥
    2011-08-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外论一瞥

      《经济学家》8月20日社论

      不平衡的人民币角色

      财政部8月17日以人民币向外发行了政府债券。这本来是一种正常的经济行为,但这次发行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因其规模及其买主:200亿元人民币(31亿美元),在香港的境外投资者。这是财政部第三次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也为迄今为止的最大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以及近期最大规模的亚洲主权债务发行。

      财政部上一次于去年11月在香港发行主权债券,发行总值80亿元人民币,其中50亿元人民币债券分配给机构投资者,另外30亿元人民币债券则分配给散户。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债券也称“点心债券”,是以人民币发行、在香港销售的债券。这标志着人民币全球化的新步伐。第一支此类型的债券于2007年发行,随后有80多家机构加入发行队伍,包括世界银行、麦当劳、卡特彼勒和德国大众等。

      尽管点心债券的市场发展迅速,但仍保持了其名字的特色“美味但限量”。债券销售仍坚持少量,市场以典型的2到3年成熟期就能将发行债券全部消化。但对离岸借贷来说,最大的障碍是资金的收笼。

      中国已允许一些有资质的外国投资者依据配额来购买中国证券,这种投资以美元交易。未来将允许这类投资者以离岸人民币进入中国股票市场。中国政府对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角色没有矛盾心理。人民币在今年第二季度已被用来支付价值6000亿元的跨界贸易,这相比以前增加了许多,但仍只代表了中国全部贸易的7%。另一方面,人民币的角色是不平衡的,今年第一季度以人民币支付的贸易中,有94%是外国向中国出售的,换言之,人民币是从中国流出而非流进,这对人民币升值造成了压力。

      香港对于作为中国离岸金融试验田的定位是愿意接受的,但这一尝试并非没有副作用。更多点心债券的发行,可能预示着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或将更多由人民币主导。

      (贺艳燕 编译)

      

      《经济时报》8月20日社论

      哪怕市道再糟糕,

      超富者仍有赚钱机会

      理论上,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当市场向下时会经历一个特别摇摆的时期,然而,最近的报告显示,亿万富豪型的投资者即使在这样糟糕的市场环境中仍然游刃有余。

      市场本来是充满风险的地方,为什么这些财富巨头们能顺利地在风浪中安然航行甚至还收益颇丰?有人认为是对于内幕消息的掌握,这也许是一个方面。但承担损失的能力才是财富滚雪球的一大原因。这种能力,让他们能投资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注定是高风险型的基础建设或基金。例如,在伦敦中央以及南部孟买和德里的房产在持续升值,但要将这些资产入账自己名下,需要数百万美金。城市化的步伐在加快,虽然世界经济现在萧条,但仍有很多东西在升值,具有投资价值的产品很多,当然其投资门槛也十分高昂。这都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参与的游戏。

      同时,还有一些管制,对全球范围内的中小投资者来说,其所依赖的投资中介不允许进入可能带来潜在损失的卖空投机市场,因为损失一旦发生,将是巨大的,而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承担损失的能力普遍不高。超富投资者因对财产损失能有较大承担,会选择更具风险型的金融产品,如对冲基金或特别金融衍生品等,当市场判断正确时,就会得到更多利益。这些管制型金融产品,对于超富投资者来说,其实是开放的。

      另外,因为参与这些隐秘投资领域的人数很少,这类投资所能产生的潜在收益就十分巨大。因此,在当下如此糟糕的市场环境中,超富投资者仍有很多赚钱机会。

      (贺艳燕 编译)

      

      《日本经济新闻》8月18日社论

      高速交易在损害股市

      全球股票市场无法走出混乱的泥潭。作为背景,世界经济减速以及财政问题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随着IT技术的发展,市场也在发生着质变,这也是股价急升急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之前世人对股票交易的印象似乎是,投资家首先深思熟虑,然后选择交易品种,最后向证券公司发出买卖请求。但部分专业投资人并非如此,他们预先设定好计算机,如果企业业绩和相关指标比预想良好便买入,不如预想良好便卖出。如此一来,便可以像机关枪一样,以千分之一秒为单位,快速不断地按照之前预定发出交易请求。

      这种“高速交易”,占据了美国股市全部买卖的近六成。在欧洲和日本,也达到了三成左右。这虽然有利于人们抓住瞬息万变的时机获取收益,但由于不断自动重复同一类型的买卖,所以股价很容易偏向单一方向。去年5月,在美国股市发生过股指无端下降、个人投资家蒙受巨大损失的问题。这种股价急速下降的原因之一便是高速交易。

      本来,股市的功能在于通过多种买卖决定上市企业的价值,但高速交易损害了股市的这个功能。作为对策,其一,美、日、欧应该广泛收集与高速交易实际状况相关的信息,并共享这些信息;其二,应通过由全球市场监管当局组成的证券监管者国际机构(IOSCO),讨论有效的监管和监督的方法。

      (梁宝卫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