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份以来,机构近两年来最大一轮的“底部竞猜游戏”正在展开。
从“底部已经探明”、“出现买入机会”之类的明晃晃的字眼,到“估值低位”、“中期底部”、“不确定性消除”、“有望……”等比较暧昧的看多观点。然而,机构的这些预测迄今无法落实。
⊙本报记者 周宏
暴跌未打消“积极”情绪
从上周开始,A股市场受到全球经济新一轮暴跌冲击后,震荡不断。而与此同时,整个市场的看多观点仍然不断。
包括光大保德信、汇丰晋信、大成基金、农银等在上周末依然对各类市场表示一定程度的乐观态度。其中,光大保德信表示,虽然股市近期出现了一些调整,但“对未来市场并不悲观”。他们甚至通过复杂的流动性分析,推导出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未来就会变好,从而对市场形成支撑。所以,他们对未来市场并不悲观。
汇丰晋信的观点则较为“朴素”。他们认为,从估值来看,各大银行的半年报陆续公布,业绩相对优秀。另外,险资增持,QFII低调买入,甚至大宗交易平台出现了银行股的“零折价”交易。这表明一些中长期资本正在买入银行股。随着业绩持续大幅增长,银行股整体估值支撑力度渐强,对A股市场形成一定支撑。上述观点其实是公募基金颇具代表性的看法。
另外,包括斯达克的黎士禹、同亿富利的陈铭等私募基金业纷纷宣称“2600点已出现买入机会”、“底部来临”。其中一些声音认为,目前市场阶段性底部特征形态比较明显,市场行情调整的接近尾声及货币政策定向宽松的预期等都是潜在的拐点因素。
宏观不确定性何时消除?
在对市场喜好的资金、流动性、估值以及技术分析以外,对宏观经济看法更是目前机构看市场逻辑的理由。自然从宏观角度出发的看多观点也不少。
比如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就认为,通胀和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将逐步消除。他们认为,两个因素所带来的困境在未来几个月会趋于改善。
一个是对中国市场信心影响最大的依然是高企的通胀水平。持续的紧缩政策给市场整体资金面带来的非常大的压力,但从可观察数据来看,7月份通胀创新高后,8月份通胀很可能处于下行通道,而在紧缩环境下国内经济增速已经明显下行,“超调”风险正在加剧;这些迹象表明,未来我国进一步紧缩的概率较小,股市资金面情况会得到一定改善。
另一个因素则是外围市场。基金分析认为,此前对美国经济过于乐观的预期导致前期美股上扬过快,道指一度达到12000点左右的高度,离历史高点不远;也就是说,其有一定的下调空间。从企业盈利数据来看,美国企业二季度盈利水平仍然较好,下半年若没有突发情况,美国经济仍会出现正增长。
总结起来,无论是宏观还是技术分析,无论是企业估值还是流动性,各方面都有各种各样的看多的观点出现。但是如此“全方位”的论证,并没有最终被市场验证。
赌“大底”是为了争“眼球”?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固然近期宏观经济变化较大,导致了基金和机构出现一些误判。但如此之多的机构纷纷持续的对“底部做出预测”显然还是有些机制性原因的。
原因之一可能是“思维惯性”。鉴于中国是单边做多市场,各类机构总体上都是在市场上涨时体现利益。而且,通常基金都会天然倾向看多,并发布多头言论。而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有机构发行基金产品,那么发表强烈“看多”言论都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很重要的原因则是“眼球”。尤其是一些个人和机构,通过发表非常斩钉截铁的“拐点”言论,来押注市场阶段性行情,并提升市场的关注度也有不少。而这显然表明,对于一些机构的观点,投资者还是要悠着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