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专版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专版
  • 12:广告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股市行情
  • 20:市场数据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公司巡礼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人物
  • A11:基金·人物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外围市场大幅反弹 A股或能短线跟随
  • 切勿轻易下结论
  • 本周股评家最看好的个股
  • 贵金属排名高位跌落
  • 节后开门红可期
  • 黄金价格回落
  • 低迷市道莫失信心
  •  
    2011年10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9版:开市大吉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开市大吉
    外围市场大幅反弹 A股或能短线跟随
    切勿轻易下结论
    本周股评家最看好的个股
    贵金属排名高位跌落
    节后开门红可期
    黄金价格回落
    低迷市道莫失信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切勿轻易下结论
    2011-10-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潘伟君

      ⊙潘伟君

      

      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判断,不过考虑到每个人个体的差异,有很多问题的分析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但在很多人眼里倒是非常简单,往往眼睛一闭就知道答案了。

      对于100加1000等于多少的事情大家的答案肯定是一致的,因为结论只有一个,也因为大家采用的是同一种算法。也就是说,如果过程一致,那么大家的思路就是一样的。对于一些性质相同但计算更为复杂的问题来说,由于所涉及的一些变量会有差异,从而导致结论存在差异,如果我们放弃过程而直接比对答案的话就一定会出现争议。如果我们绕过了其中的过程而直奔答案,那就只能无言以对了。

      下面举一个热门的话题来解释一下。

      目前影响市场的因素很多,其中经常被媒体提到的一个因素就是中小企业的倒闭潮。

      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将影响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将进入衰退,这是流行的观点。个人感觉研判中国经济绝非三言两语之事,所以只是借对于这个问题求解过程的思考而解释前面提到的问题。

      对于这样一个“中国经济将进入衰退”的结论,我们很自然想问一个为什么。也许有人会觉得问这个问题的人本身就有问题,但对于一个努力学习的人来说就一定会这样问而不会在乎你对他有什么看法。

      实际上确实是很多人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前并没有更多的分析过程,也就是说自己本身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为什么。企业倒闭影响就业,影响GDP,当然就会拖累经济。

      如果我们总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考虑问题,那似乎是真的有问题了。

      从逻辑上来说,分析这个问题起码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或许还要更多一些。

      问题①: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是否出现过这种现象?

      问题②:在中国经济30年来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是否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问题③: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出现过这种现象?

      这三个问题处于三个不同的层次,也是我们分析类似问题的基本方法。

      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毫无疑问都是肯定的。问题①是不用多说的,2008年刚过去三年。只要多关注相关的报道我们就知道问题②也是肯定的。至于问题③或许一时难以回答,但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自打小时候起我们就一直在被灌输什么“大鱼吃小鱼”、“优胜劣汰”等等,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出现大量倒闭是无法避免的。

      当然我们也会这样想,这种现象或许的确不是稀罕事,但现在这种现象要严重得多。

      那好,现在我们的思路已经理顺一些了,至少我们知道,这种现象并不稀罕,下面继续我们的分析。

      单靠所谓的“严重程度”恐怕难以服众。什么叫“严重”?这种形容词无法进行对比,所以必须要进行量化。

      量化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中小企业的数量,中小企业倒闭时的资产,因倒闭而减少的工人数量,因倒闭而减少的GDP等等。目前我们偶尔会用到的一个量化指标就是倒闭企业的数量,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量化指标,有时候因10家小企业倒闭而减少的GDP还不及一家企业新增一条生产线增加的GDP。当然,不管怎么说倒闭企业数量是一个可以用来进行比较的量化指标。

      不过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偏心,不能绝对化,在计算倒闭企业数量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还有新增企业的数量,客观的来说我们要分析的应该是净增加(或减少)的中小企业数量。

      定性的结论通常是通过定量分析后得出的,对于诸如“更严重”之类的研判背后还必须附有数量化的比对结果,否则的话就只能是“说说而已”。

      本文并不是探讨中小企业倒闭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只是借这一话题清理一下分析问题的思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