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专版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专版
  • 12:广告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股市行情
  • 20:市场数据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公司巡礼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人物
  • A11:基金·人物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把握规律 从容投资
  • 利率债机会正逐渐显现
  • 金鹰基金:市场或将维持弱势震荡
  • 巧用货基搭配长短资产 提升理财幸福指数
  • 二次探底还是二次大通胀
  •  
    2011年10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基金·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基金·视点
    把握规律 从容投资
    利率债机会正逐渐显现
    金鹰基金:市场或将维持弱势震荡
    巧用货基搭配长短资产 提升理财幸福指数
    二次探底还是二次大通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二次探底还是二次大通胀
    2011-10-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10月以来,美国占领华尔街的示威活动已经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蔓延到全国各地,不过美国股市反而迎来了难得的喘息之机,道琼斯、标普等指数收住了连续的下跌态势。展望全球,我们更愿意认为未来1-2年,全球经济可能会维持弱势的小幅波动。即便在宽松货币背景下,存在一轮或几轮反弹的可能,但是都将会被全球性的高通胀以及紧缩货币政策终结。

      而对于未来几年国内经济的分析,货币政策尤其关键,如果采取跟随性的方式,那么1-2年之后的全球通胀可能使得中国的地产、地方融资平台泡沫真正破灭。我们越来越有必要对经济增长中枢的回落有客观的认识,不能因经济回落而过度恐慌,重蹈货币泛滥的调控方式。坚持保持偏紧的货币政策,避免货币超发带来的经济波动与物价波动,同时配以合理的产业政策,才是良策。

      如果一定要提出乐观些的观点,我们相信近期全球动荡的格局更像是一场小型衰退,而不是二次探底。我们的理由在于:首先库存数据并不高,远低于收入增速;其次全球大宗商品不会暴跌,呈现窄幅波动,美国经济复苏会较弱,但会持续注入货币去支撑经济;没有外部因素干预下,目前我国对地产、地方债问题不会采取壮士断腕的措施,对待泡沫会以时间换空间。

      从对PMI的分析来看,美国当前的经济状况类似于我们去年末、今年初的情况。表面数据还不错,但已经有强弩之末的迹象。预计未来美国经济将会高位回落,但1年内不会二次探底。

      之所以我们愿意从PMI数据来做出判断,原因在于它是最好的短周期经济的刻画指标。原材料库存环比数据精确对应经济的环比波动,易于跟踪,PMI指标所刻画的经济波动可以完全对应到经济四个周期上。产成品库存滞后于原材料库存,高点基本对应经济底部。目前产成品库存已经高位回落,是判断短期经济环比见底的主要依据。

      在认为全球经济增长中枢回落的背景下,我们依然预测会出现二次大通胀。即便世界各国叫停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已经下降,实体经济吸纳不了当前的货币,最终只能以通货膨胀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看好四大基础消费品(服装、医药、食品饮料、商业零售)估值合理,未来基本面稳定性较高。同时,上游资源品的稳定性将有所提高,可以自下而上选择,埋伏等待全球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