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锐
就在欧元区因为深陷欧债危机而滑入解体边缘之时,另一个区域共同体的构建却释放出了浓烈的乐观信号。无论是从第19届东盟峰会打出的“在全球国家共同体中的东盟共同体”的鲜明主题,还是从东盟领导人在会上签署的《在全球国家共同体中的东盟共同体巴厘宣言》,国际社会和舆论普遍认为,已推进7年之久的“东盟共同体”建设很可能提速。
按照《东盟宪章》,“东盟共同体”由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政治共同体和东盟文化共同体三部分组成。但只有经济共同体明确提出一体化的目标,这意味着,相比于政治和文化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最具有实质性意义。对此,《东盟宪章》的明确定位是,东盟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是把东盟变成一个统一的市场和生产基地;一个竞争力强的经济区;一个经济平衡发展的经济区;一个与全球经济接轨的经济区。
截至2010年底,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之间99.11%的商品关税已取消,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98.86%的商品关税已经降至5%以下。与此同时,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其中仅2010年增幅就高达132%。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为了更有成效推动经济一体化步伐,东盟各国共同制定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该《规划》囊括700多项工程和计划,投资规模约达3800万美元。据东盟秘书处的消息,东盟各国目前已完成经济共同体蓝图规划73%以上的目标。
由于东盟各国多为出口导向型经济,高度依赖外部需求和资金,而今年以来包括欧盟、美国、中国和日本在内的东盟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速均因欧美债务危机而不同程度地放缓,东盟经济增速只能达到4.8%左右,明年可能继续放慢。不仅如此,出口增长乏力使东盟各国国内债务不断攀升,一些原本财政盈余的国家政府收入减少,甚至出现赤字。在这种情况下,东盟国家强烈感受到了加速落实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性。资料显示,目前东盟10国之间的贸易占到总贸易量的24%至25%,维持在5000亿美元,而欧盟27个成员国内部贸易总额达到68%,北美地区内部贸易量也达到了48%。因此,如果按照2015年实现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要求,除了每年增加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之外,东盟还要将内部贸易量每年提高30%至35%,同时,在打通本地市场,方便域内资本、劳动力等资源的自由流动方面,东盟还大有潜力可挖。
作为一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无论在理论意义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上,东盟经济共同体都有别于欧盟。一方面,与欧盟成员国已让渡了一部分主权给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和欧洲法院,以及欧盟事实上扮演着“超国家的国际组织”角色不同,在东盟几乎所有的纲领性文件中都反复强调“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 ”,“尊重独立、主权、平等、领土完整和各国国家认同性”,这表明东盟各国十分珍视和维护主权,须臾不愿放弃和出让任何主权。因此,东盟的中央机构就不可能是个超越成员国的权力机构,自然也就不是超国家的组织。不过,为防止乏约束力而使东盟在面临区域性金融危机时束手无策,将来的东盟经济共同体有可能突出和强调约束性,增加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另一方面,东盟共同体建设并没有拘泥于经济、政治这一先后顺序,而是同步推进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三大共同体的建设,使其互为前提和支柱。在东盟看来,经济一体化虽然有积极效应,但是它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紧密的经济相互依存既可以使不安全因素更容易形成区域性扩散,又可以因经济竞争的加剧而更有利于经济强国,造成新的经济不平等,从而影响到区域内部经济乃至政治的不稳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东盟各国存在共同的外在压力,因此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可能会快于经济合作。
当然,正如东盟秘书长素林博士所言,2015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只是个目标,而非最终时限。显然,支撑共同体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进展不尽如人意。据新加坡国立大学最近的研究,原定2009年完成的监管和立法准备工作到2010年底仍有20%还未到位,这主要是因为个别国家对这些监管和立法有所抗拒。创造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以及基础设施的改造与更新需要大量资金,资金不足会成为制约因素。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巨大差距则构成了最大障碍,如2010年新加坡人均GDP达43117美元,而缅甸只有702美元,老挝和柬埔寨也仅稍强于缅甸。这对推进东盟一体化进程增加了不小难度。另外,在东盟战略地位得到提升以及不断发挥作用的同时,各大国在该地区的投入增加和利益角逐也随之展开,大国从政治、经济、安全等多方面介入东南亚,争夺地区事务主导权,对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形成挤压,这又可能加剧东盟的内部分化,使经济一体化走向充满变数。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