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特别报道
  • 11:信息披露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欧洲统一债券的全球杀伤力
  • 存准率下调开启货币政策转向阀门?
  • 对国际板的疑惧源自误读和误解
  • 中国概念股被有预谋“投资性做空”
  • PMI大幅回落暗示经济运行风险正在上升
  • 从无到有,创造妙有
  •  
    2011年12月2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欧洲统一债券的全球杀伤力
    存准率下调开启货币政策转向阀门?
    对国际板的疑惧源自误读和误解
    中国概念股被有预谋“投资性做空”
    PMI大幅回落暗示经济运行风险正在上升
    从无到有,创造妙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PMI大幅回落暗示经济运行风险正在上升
    2011-12-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沈建光

      ⊙沈建光

      

      11月中国官方的PMI 由10月的50.4%大幅下滑至49%,这是自2009年3月以来首次回落至荣枯线50%以下。在11个分项指数中,与10月相比,除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进口指数基本持平以外,其余各指数均有所回落,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幅度较大,均超2个百分点且回落在50%以内。这明白无误地显示当前内外需均已出现疲软态势,经济减速加快,“硬着落”风险正在上升。

      细分一下,1月PMI中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均回落较快。其中,新订单指数为47.8%,比上月回落2.7个百分点,显示国内需求增长势头明显不足。同时,生产指数为50.9%,比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反映在需求增长回落时生产很难单边提升。这表明,持续紧缩政策下实体经济下滑势头已相当明显。

      笔者认为,PMI数据再创新低,是经济下滑幅度或已超出调控预期的迹象,硬着陆风险正在加大。但鉴于决策层近期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保增长将成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笔者预计,尚未公布的11月其他主要经济数据也会呈现与PMI的相同特征。预计11月社会零售品总额或同比增长16.6%,工业增速将回落至12.8%,固定资产投资则将减至24.5%。

      与此同时,通胀压力明显减轻。11月购进价格指数为44.4%,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此前两个月该指数仍处于56.6%的较高水平,这反映出近两月来通胀压力已明显减轻,从20个行业中只有5个行业的购进价格指数保持在50%以上中可见一斑。

      事实上,影响当前通胀压力下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紧缩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海外输入型通胀压力逐步减轻;三是国内商品价格存在下降空间;四是10月PPI同比上涨5%,显示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传导的通胀压力正逐渐减轻。笔者据此估计,11月通胀或回落至4.4%,12月通胀则可能降至4%以下。

      但是,受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流动性较为宽松、刘易斯拐点出现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明年通胀的回落幅度将可能有限,通胀平均水平可能在4.5%左右。

      或许,外部需求增长步伐显著放缓最受市场关注。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5.6%,比上月下降3.0个百分点,是该指数自2008年10月以来环比下降最大的月份,外部环境恶化和海外需求减少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似在深化。另外,进口指数为47.3%,虽比上月微升0.3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持续紧缩政策下进口需求也同样不振。11月出口同比增长12%,进口同比或增长20%,贸易顺差将达到152亿美元左右,全年贸易顺差预计将低于1500亿美元。此外,人民币升值趋势将趋于缓和,预计今年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升值至6.3水平。

      当前实体经济中流动性过紧、海外经济下滑风险加大及资本流出中国等现象相当明显,突出了实体经济中流动性过紧问题,这或已直接造成了经济减速,表明货币政策确有放松必要,且刻不容缓。所以,央行前天宣布近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过,通胀与房价的双拐点出现,无疑为货币政策放松创造了有利的政策操作空间。

      据此预计,未来几个月存款准备金率仍将继续下调,明年上半年下调频率可能会一月一次。但在利率方面,由于负利率持续时间较长,利率双轨制下实际贷款利率已远超基准利率,故近期下调利率意义有限,且可能性也不大。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预示了货币政策放松大幕已正式拉开,货币政策将由“过紧”转向“中性”,加上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此可以避免明年经济的“硬着陆”风险,预期2012年中国GDP增速或降为8.7%。当然,这还得看12月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会如何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定调而定。

      但不管怎样,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预示了——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或为明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其中,货币政策基调由“过紧”回归“中性”,将有利于明年中国经济实现“保增长”的调控目标。

      (作者系瑞穗证券亚太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