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年终特稿
  • 4:年终特稿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产业纵深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T1:钱沿周刊
  • T2:钱沿周刊
  • T3:钱沿周刊
  • T4:钱沿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理财产品限售难压揽储冲动 基金销售年末清淡收官
  • 新华保险国际配售获多倍超额认购
  • “把脉”宏观经济 畅谈投资机遇 2011中国平安价值论坛在沪圆满落幕
  • 盈利缓步无碍消费金融公司多地扩容
  • 太保寿险发债80亿 保险业融资潮来袭
  •  
    2011年12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理财产品限售难压揽储冲动 基金销售年末清淡收官
    新华保险国际配售获多倍超额认购
    “把脉”宏观经济 畅谈投资机遇 2011中国平安价值论坛在沪圆满落幕
    盈利缓步无碍消费金融公司多地扩容
    太保寿险发债80亿 保险业融资潮来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太保寿险发债80亿 保险业融资潮来袭
    2011-12-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邹靓

      ⊙记者 黄蕾 ○编辑 邹靓

      

      “股债双杀”的2011年,就连保险巨头也难逃偿付日益“吃紧”的资本压力。可以预见,如果资本市场持续低迷,明年保险业偿付能力下滑的问题将继续蔓延,保险业已迎来新一波融资潮。

      继不久前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分别发行300亿、40亿次级债后,中国太保的发债计划随着昨晚一纸公告浮出水面——旗下太保寿险募集10年期次级债计划已获保监会批准,募集规模不超过80亿元。这是太保自上市以来,旗下公司首次发行次级债。

      对于太保寿险此时发债的背后原因,市场人士的观点多指向以下分析——偿付能力充足率或已逼近监管红线(充足II类标准为150%),其对资本的饥渴不言而喻。

      事实上,包括太保在内的保险三巨头都未在三季报中披露过各自的偿付能力,可参考的最新数据来源于它们的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太保集团及旗下寿险、财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98%、192%、175%。

      业务发展进度及资本市场波动,是最能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两大因素。今年是历史上难遇的“股债双杀”年,就算是善于波段操作的保险资金,也不得不面对投资收益大幅下滑的现实。在没有资本补充的情况下,股债市下滑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拉低作用,是不争的事实。至于低到多少,有主流投行预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太保集团的偿付能力大概在260%左右,而太保寿险的偿付能力或已逼近150%。

      融资以缓解偿付压力迫在眉睫。保险公司的融资方式有多种——股东注资、IPO、公开或定向增发等。今年坊间几度传出保险三巨头计划再融资的传言,但最终时间让谣言不攻自破。在目前资本市场不景气、谈再融资色变的大环境下,伸手向公开市场要钱,显然非明智之举。价钱发不高不说,市场能否认账又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保险公司深知,发债只是股市不佳情况下的无奈之举,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止痛药”。发债只能解决资本之缺的近忧,并不能一劳永逸解决未来三五年的偿付问题。因为发债的规模受政策限制很大,而且从现有市场环境看,发债成本虽较之前已有下降,但还是不小。

      按照主流投行的预测,即使今年成功发行过次级债,保险三巨头明年依然将面临资本夯实的压力,尤其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更为急迫。可预见的是,待资本市场转暖后,来自上市保险公司数百亿的再融资压力或许会集中释放,至于是A股还是H股,定向还是公开增发,将视市场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