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短债占比偏高 监管上将受“特殊关照”
2011-12-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丹丹 ○编辑 刘玉凤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刘玉凤
国家外汇局副局长李超15日在《财经》年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外债偿付能力比较强,短期外债风险并不大。但是下一阶段在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过程中,对于外债尤其是短期外债要给予“特殊关照”,包括适当的管制和管理。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短期外债占全部外债总规模已经达到72%,远远超过25%的国际警戒线。因此,中国外债的结构、风险状况、可持续性,成为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
李超介绍,我国外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外债规模相对比较大,但是远远低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与丹麦、挪威比较接近,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中居前;二是短期外债增长速度比较快。2001年到2010年间,我国的外债总额年平均增长11.7%,但是短债的年平均增速达到18.2%;三是短期外债占比偏高,截至今年6月末其占全部外债总额72%,仅仅次于我国香港地区、日本、马耳他。
李超认为,我国外债总体风险并不大。其一,截至2010年底,外债负债率即外债比GDP为9.3%,小于20%的国际警戒线;其二,偿债率为1.6%,小于20%的国际警戒线;其三,债务率即外债与出口收入的比例为29.3%,小于100%的安全标准;其四,短期外债占比不太好,高达72%,远远大于25%的国际认可的警戒线。
鉴于短期外债状况,很多人对中国外债的可持续性表示担忧。李超指出,外债总规模与外债可持续性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各国外债规模合理空间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外储是短债的8倍,因此我国对外偿付能力充足。
他解释了我国短期外债较高的原因:其一,我国贸易净出口高速增长;其二,近些年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本外币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