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年终特稿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信息披露
  • 12:年终特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约束财政 管住银行——欧债标本兼治之策
  • 中国金融国际化战略亟待全面体检
  • 美元走势仍存较大不确定性
  • 九成企业不偷税漏税可能会倒闭
  • 明年新增贷款规模究竟多少较为合适
  • “放水养鱼”与“深根固底”
  •  
    2011年12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约束财政 管住银行——欧债标本兼治之策
    中国金融国际化战略亟待全面体检
    美元走势仍存较大不确定性
    九成企业不偷税漏税可能会倒闭
    明年新增贷款规模究竟多少较为合适
    “放水养鱼”与“深根固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约束财政 管住银行——欧债标本兼治之策
    2011-12-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左晓蕾

      

      左晓蕾

      上周末结束的欧盟峰会,虽未通过欧盟财政约束条款的修订,但欧元区各国执行更严格的财政纪律和赤字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可管制政府无限发债的权利,原则上也可减少财政赤字,降低债务积累,未来违约的风险将随之下降,这对形成欧债形势将被稳定的预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如果欧元区各国能严格执行新的财政纪律,向约束政府行为的方向迈进一步,解决欧债危机思路就能从“应急治标”向“治本”的正确方向调整。

      笔者昨天在本栏分析过,金融机构不务“中介”机构的正业,脱离实体经济的自我膨胀,也是泡沫经济的危机生产者与欧债危机的始作俑者之一。因此,对此也必须大刀阔斧。欧洲各国不再发新债还旧债以后,如果银行不有所动作,违约风险仍将大幅上升,银行如都面临破产清算,全球经济就不是二次探底的问题了,可能会重现大萧条。

      如何解决银行被违约的风险,现在有两个基本思路。欧盟主张发行欧元债来接手各国减少赤字留下的可能违约债务规模,但如欧元债发行的还本付息机制仍按欧洲稳定基金的方式摊派,因重债国债务缠身,只能继续加剧德国的出资压力,加大德国纳税人的反对压力。而欧元债要借助德国的国家信用降低融资成本,会拖累德国国债收益率,降低德国国债信用,德国国债评级被下调至负面观望,某种程度上也与欧元债发行的提议有关,所以德国坚决反对这一思路。

      美国财长盖特勒建议欧洲央行无上限购买欧洲各国债务,力保银行高债务在“公允价值”水平上不被违约。这与华盛顿在“太大不能倒”的挟持下,置全球经济于不顾的印钞票拯救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方式完全一样。所以德国央行认为,这是在欧洲丧失了财政纪律以后再破坏货币纪律,将陷欧洲于更大的灾难。德国前央行行长用毅然辞去欧洲央行副行长,放弃角逐下任欧洲央行行长的行动,表达了不留余地的反对态度。

      事实上,这两个建议都是以维系银行的欧债公允价值的债务泡沫为目标的治标行为。与欧洲稳定基金和与明年将提前启动的欧洲稳定机制的救助思路没有实质性区别,只不过改变了救助资金筹措方式而已。银行高额债务持有水平的救助,是用错误治理错误,最后一定是更大的错误。

      笔者认为,银行主动免债,是解决违约可能带来银行危机的最直接有效方式。如果银行主动尽可能多地免去所持有的各国在2013年以后的债务,卸掉各国政府未来还债的压力,卸掉各国政府被迫借新债还旧债累计更大债务规模可能加剧未来违约风险的压力,就能为各国政府留下空间和时间,去克服和应对财政支出减少带来的国内矛盾。否则两面夹击,严格财政纪律的新规则可能再次成为一纸空文。

      所以,欧元区严格财政约束和银行大规模免除各国政府债务,是欧债危机标本兼治最直接有效的拯救之策。但是,财政约束的实施存在很大阻力,减少赤字和债务意味着政府支出减少。如不对应削减福利,国家资产负债仍不可能平衡。财政纪律约束的规定是否能冲破高福利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真正得到实施就是个很大问号。来自对既得利益的保护一定是不顾一切的。每周工作从40小时降到30小时很容易,从30小时升至35小时就很难。退休金从500元升至1000元皆大欢喜,从1000元下调至800元就会群起而攻之。欧洲各国反对财政紧缩福利调整的游行抗议还会继续是不用怀疑的。

      无疑,银行免债也一定会遭遇抵制。银行的自我膨胀使银行过去十多年虚拟资产收益大增,使银行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行业之一。维系这种虚拟泡沫的自我膨胀模式是银行最大的利益。现在要银行主动免债,放弃轻而易举的“发财”之道绝非举手之劳。不过,金融机构必须清楚,现在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时候,不免债就可能面对破产,孰轻孰重,不难掂量。

      银行主动免债与遭遇违约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银行一般是杠杆持有各种“公允价值”资产,资产下降,杠杆负债也相应下降。而且,杠杆负债是银行相互之间的债务。当银行一致行动调整持有的“公允价值”资产时,银行间相互负债也是可以协调的。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投资公司因为大规模持有俄罗斯国债,俄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全面违约,长期资本投资公司破产,23家债权银行面对长期资本投资公司还不了钱带来的巨大债务风险。后来,由当时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出面协调,23家银行免去了长期投资资本的全部债务,平息了一场银行危机。

      现在到了欧洲拿出魄力的时候了。当然,通过应急腾出实施治本之策的时间是必要的。不过,筹措应急资金还得以欧洲为主。新上任的欧洲央行行长已放话“欧债没有救世主”。12月19日闭幕的欧盟财长会议发布公告,欧元区17国同意向IMF注资1500亿欧元,用于稳定欧元区形势,应是欧元区各国应急自救的新姿态。不过世人更希望欧元区各方大刀阔斧标本兼治。若总想绕开最关键的问题,欧洲人便只能自食其果了。

      (作者系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