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还是大骗局?
⊙谭浩俊
重庆啤酒1月9日晚间终于公布了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主要研究者的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研究”的分析,在主要疗效、次要疗效、76周生化学应答等三项临床试验指标中,均显示“无差异”,也就是没有特别疗效。这宣告了重庆啤酒历时13年的乙肝疫苗研究的失败。
实事求是地说,这样的结果,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药品研发历来是高投资、高风险的长线行业,那些知名药企没有一个不是从悬崖上走过来的,没有一个不经历过生死考验。而在他们的前面,不知有多少同类药企掉进了悬崖。重啤选择乙肝疫苗研发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本身并没有错。如果该项研究能取得重大突破,对重庆啤酒不仅是一次再生,而且可以很快跻身国际先进药企行列。关键是,能否从悬崖上走过去。
更重要的,重啤是上市公司,其所有投资行为、经营动向,都会对投资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投资新药,企业在信息发布、研究进展等方面能否做到真实可靠,不出现任何虚假和水分,不仅对投资者利益相当重要,对市场稳定也十分关键。
重庆啤酒在市场的炒作主题虽然是“乙肝疫苗研发”,但泡沫的催化剂却未必全是“乙肝疫苗研发”。因为,就算“乙肝疫苗研发”是个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好处的研究项目,在临床试验数据还没有正式发布的情况下,重啤的股价也不该高得如此离奇,如果不是形成了炒作的“利益链”和关联网,那是很难想象的。
众多机构一而再,再而三地“强烈推荐”重啤,依据自然离不开乙肝疫苗研发成功可能带来的价值取向和市场效应。但这些评级显然都严重忽视、回避了失败的风险。即便在少数机构对这项研究提出不同看法,也很难得到其他机构和投资者的认同,“强烈推荐”的评级依然铺天盖地。在疯狂追捧的热浪中,到底有多少投资者掉进了这个陷阱,从近一段时间每天几十亿资金的出逃中,应能看出些端倪。
为什么那么多机构会在研究成果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就如此狂捧重啤呢?这就与重啤的信息发布有关了。毕竟,外界并不清楚乙肝疫苗研发的真正情况,只能依据企业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和评价。在大多数证券研究机构还不善于独立思考,更多还在凭感觉、靠嗅觉判断问题的情况下,企业提供的信息自然是“第一手资料”。
其实,早在2007年,乙肝疫苗研究的主要参与者第三军医大学就因为技术原因,停止了这项研究。而身为重啤二期临床试验单位的浙大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吴丽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对该项成果的几个关键环节提出了质疑。此时的重啤,如能及时对外发布相关信息,恐怕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结局了。遗憾的是,重啤不仅继续对已没有希望的研究“成果”死缠烂打,而且继续用所谓的“利好”消息吸引投资者,忽悠机构的评级。
事实上,像重啤这样原本资金实力并不强,主要依靠股市募集资金以及负债研发新药的企业,自身承担的风险是很大的。只是企业似乎从未意识到,分析机构和投资者也没有意识到。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对重啤近乎赌博的行为,也失之监管。
当然,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也有许多值得吸取的教训。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只是所有进入股市的投资者,有多少真正深切领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重啤从每股83元连续十个跌停急泻至每股25元,在短短10天内市值蒸发250亿,那些投资人付出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啊!
而重啤前前后后的作为,究竟是不是设了个大骗局?实在值得细细分析和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