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专 版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新一轮股价调整或考验多头护盘能力
  • 市场底和估值底
  • 2012年猜想:期市疲软美元走俏 股市涨跌变数增加
  • 道琼斯指数反弹
  • 结构性回稳将面临考验
  • 本周股评家最看好的个股
  •  
    2012年1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8版:开市大吉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开市大吉
    新一轮股价调整或考验多头护盘能力
    市场底和估值底
    2012年猜想:期市疲软美元走俏 股市涨跌变数增加
    道琼斯指数反弹
    结构性回稳将面临考验
    本周股评家最看好的个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底和估值底
    2012-01-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潘伟君

      

      回过头来看市场的底部是非常清晰的,因为市场在此期间会达到一个阶段性的低点。然而市场底的形成并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所以我们也应该像专业投资机构那样去研判市场的另一个底部,这个底部被称为估值底。

      研判市场估值底并没有统一的方法,但与大机构相比普通投资者缺乏专业的经济理论知识,甚至不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所以应该寻找一种简单又明了的方法。

      能够把股价与公司的业绩直接联系起来的方法并不多,我们经常用到或者听到的只有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两个指标,所以我们就从这两个指标着手。市净率涉及股价与公司的净资产,它更多的是体现每股资产价值这个因素。由于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们所关注的更多的是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所以收益更重要,而市盈率正好是反映股价与业绩的相对关系,更符合我们的要求。在上期的“展望2012年”一文中本栏已经借用市盈率对于市场的估值底进行了研判,相信这种方法会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同。

      估值底提供了一次安全的中长线买进机会,尽管股价仍有继续下跌的可能但获利的把握是毋庸置疑的。市场底提供的当然是最好的买进时机,但我们无法准确研判市场底,而估值底的研判并非高不可攀。

      市场底与估值底会有一些区别,不应该将二者混淆起来。

      首先市场底与价值底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市场是情绪化的,在赶底的过程中一般成交清淡。参与者多为普通投资者,买卖双方并不会考虑上市公司的价值,所以市场底的形成与价值底无关,有时候市场底会高于估值底,有时候会低于估值底。

      其次市场底形成的机会多于估值底。实际上每一轮级别较大的回升行情都建立在阶段性市场底构筑完成的基础上,但这类底部不一定是估值底。

      最后是标准的差异。市场底的形成深不可测,但估值底的研判有一定的标准,比如市盈率。

      以上周的走势为例,尽管上证指数一周有3.75%的涨幅,但创业板指数是下跌的,这一巨大的反差使很多持有创业板股票的投资者倍感失落。这一方面说明市场底的构筑仍然很艰难,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估值底方面找找原因。本栏上周仅对上证指数所对应的主板市场进行了估值底的研判,但并未对创业板和中小板市场进行研判。

      根据同样的思路,由于创业板和中小板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市场,所以我们把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市盈率作为一个衡量的标准,而近期纳斯达克市场的滚动市盈率为22.78倍。

      根据中证指数公司提供的数据,上周五中小板滚动市盈率为21.14倍,已经低于纳斯达克。由于中证指数公司没有提供创业板的相关数据,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进行比对。深交所提供的创业板静态市盈率上周五为34.27倍,而根据去年三季报的统计,创业板业绩同比增幅为16.5%,估计创业板滚动市盈率在29.4倍左右,这一水平明显高于纳斯达克市场的22.78倍,这还是在上周五创业板大幅度下跌之后的水平。

      经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上周五大跌后中小板再次回到估值底,但创业板的估值底仍不明显,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解释主板市场在上周五下跌幅度温和的原因。

      不过,创业板毕竟不是主流市场,因此估值底适当的偏离也是合理的,我们也不能据此断定创业板一定还有多少下跌空间。

      以上研判的风险是可比指标的变化,比如纳斯达克市盈率大幅度回落。不过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两个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已经达到了5133家,在未来一年经济增速较为明确的情况下很难在半年内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因此将其作为一个未来半年到一年时段内研判的依据还是比较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