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专 版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人民币时刻”还远未来临
  • 排除万难向全球竞争价值链上游攀升
  • 对养老金入市的几许盼望与憧憬
  • 中国人寿信息泄露 客户信息网上“裸奔”
  • 大部制改革的突破口:削减权力提高效率
  • 影子银行风险总体可控
  •  
    2013年2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人民币时刻”还远未来临
    排除万难向全球竞争价值链上游攀升
    对养老金入市的几许盼望与憧憬
    中国人寿信息泄露 客户信息网上“裸奔”
    大部制改革的突破口:削减权力提高效率
    影子银行风险总体可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时刻”还远未来临
    2013-02-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章玉贵

      章玉贵

      作为超级新兴经济体,中国给全球带来的下一个重磅红利似乎该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溢出效应。

      自2011年央行《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明确支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的银行和企业可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以双边货币互换和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不断拓展为杠杆,人民币正快速介入国际贸易支付与结算体系中。去年,央行分配给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的额度翻了两番达2700亿,并首次授予外资银行人民币跨境放贷额度。今年,央行明确要求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比如简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手续和审核流程。继续支持我国香港等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展,开展跨境个人人民币业务,稳妥推进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积极做好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试点的相关准备等等。

      目前,已有包括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在内的20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与我国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世界上最古老的央行——英格兰银行目前正与我国央行洽谈建立货币互换安排。英国的目标是希望伦敦超越香港,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中国建设银行已获准在伦敦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全身密布金融基因的英国深知:尽管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与贸易结算中的占比只有无足轻重的1%,但谁也不敢低估人民币嵌入国际交易体系的趋势与潜力。或许不出五年,中国经济规模就将相当于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的总和。所以,英国眼下需要赶紧做的是,充分利用伦敦无可匹敌的区位优势以及全球首席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吸引人民币登陆伦敦,将其打造成欧洲乃至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从而强化伦敦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伦敦的银行家们也开始热爱人民币,近来纷纷向企业强调使用人民币付款的好处,西联甚至表示,英国企业如果用人民币向中国供应商付款,最多可获得3%的优惠折扣。另一方面,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IFC)也于日前向投资者发售3个月期的3亿人民币票据,最终目标是向IFC的中国贸易融资项目提供资本。

      被国际金融界视为“21世纪国际金融业最重要的机遇”的人民币国际化,一旦获得预期的成功,无疑将是崛起的中国带给世界的重磅红利。但回望100年来全球金融竞争与主导货币的变迁史,人民币要与美元比肩,既需要具有一流竞争力的工业与金融体系的支撑,也离不开高水准的金融监管机制与高端金融专才队伍的培育,或许还需要重大国际事件的催生。

      从历史维度看,美联储自1913年建立时就成为全球中央银行了,但是,深谙国际金融趋势变迁之道的美国懂得:在欧洲还是事实上的全球经济、金融与政治中心的情势下,要让美元彻底取代英镑,既要看美英之间综合实力的此长彼消,更需要等待催生国际货币格局变迁的时间窗口的到来。因此,美国人并不急于登顶。果不其然,等到快要打扫二战战场时,英国人发现战争破坏了支撑大英帝国金融权力的贸易体系。庞大的海外投资早已为偿付战争费用而卖光。二战结束时,英国出口贸易已降到只有1938年的31%。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描述了他在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1944年7月,美国一手导演了布雷顿森林会议。经过艰苦的讨价还价,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勋爵和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的助理哈里·德克斯特·怀特最终达成了妥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两个新机构的投票权、规则制定和其他重要事项都按照华盛顿的意愿确定下来,就连图表都有鲜明的美国特色。布雷顿森林会议宣告美元加冕全球货币王位。美国人戴上了梦寐以求的金融皇冠。而今,国际金融格局变迁面临的环境与60余年前相比已大不同。在相对和平时期实现国际金融格局的平稳过渡,不仅需要经济实力的成长,更需要后起国家提高博弈水准。

      从历史回到现实,在既有的约束框架下,中国的现实追求,应是以经济和贸易实力为基础,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当前亟待加快建设国内金融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银行体系,完善金融监管机制;稳步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使人民币成为中国与大部分经济伙伴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资的计价和结算货币,逐步与主要发达国家达成货币互换协议;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市,以健全的金融法律制度、无所不在的风险意识以及高水准的金融监管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外部条件。而在金融主导国的实力因为下一次大规模金融事件引爆而剧降之前,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宁可谨慎些,也不能盲目推进。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