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专 版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人民币时刻”还远未来临
  • 排除万难向全球竞争价值链上游攀升
  • 对养老金入市的几许盼望与憧憬
  • 中国人寿信息泄露 客户信息网上“裸奔”
  • 大部制改革的突破口:削减权力提高效率
  • 影子银行风险总体可控
  •  
    2013年2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人民币时刻”还远未来临
    排除万难向全球竞争价值链上游攀升
    对养老金入市的几许盼望与憧憬
    中国人寿信息泄露 客户信息网上“裸奔”
    大部制改革的突破口:削减权力提高效率
    影子银行风险总体可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部制改革的突破口:削减权力提高效率
    2013-02-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谭浩俊

      ⊙谭浩俊

      

      按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的要求,中国下一步改革的目标之一,将是围绕大部制,加快推动行政体制和政府的职能转变。而大部制改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则会放在如何削减政府权力、提高政府运行效率方面。

      众所周知,当下我国行政体制的最大的弊端之一,就是机构臃肿、人员庞大、程序繁杂,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由于机构臃肿和人员庞大带来的权责不明、分工不清,有事互相推诿,更使一个个部门都形成了利益集团,责任、义务严重缺位,权力、利益却严重越位。所以,当200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组成部门也调整为27个后,媒体迅速将其称之为“第一轮大部制改革”。从此以后,大部制改革也就成了舆论和公众十分关注的话题之一。

      那次改革,虽然没有能如外界所期待的那样,取得政府机构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但政府机构的缩减,还是给社会各方面带来了新的期待与希望。所以,当十八大再次提出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目标后,在社会各界催生的期望是非常高的,各方都在急切地盼望着此次改革能带来让人眼睛一亮、心头一震的大突破。

      很显然,大部制改革,并不是简单的部门合并、职能合并、人员合并,而是政府行为的规范,政府权力的削减,政府职能的调整与优化,让政府职能部门不再是权力的象征、利益的化身,消弭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利益集团化的格局。这不仅是认识问题,质量和效率问题,更是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能否给公众带来希望的大问题。

      所以,舆论和公众在充满期待与希望的同时,也有更多的担心和忧虑。因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没有哪个国家像我国那样,在稳定的局面下如此频繁地推行各项改革。而实事求是地说,除2008年的大部制改革外,没有一次改革是以“精简”的面目出现的。机构、人员、职能等都在改革中变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庞大、越来越繁杂,以至于政府的运行效率、运行质量、运行水平等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下降了。

      仅从机构设置的角度看,经过2008年的大部制改革,机构确实精简了,但从人员配置看,并没有明显变化。特别是一些地方,推行大部制后,相当一部分政府职能部门都在朝“领导集中”的方向演进。不仅如此,不少地方还借着大部制改革的由头,突击提拔了一大批干部,更配置了许多非领导职务的领导,使财政负担不仅没有因为大部制的推行而降低,反而增加了许多。这也是财政收入虽然增长迅猛,但财政收支矛盾却依然十分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财政收入增速的放缓,财政收支矛盾也随之更尖锐了。

      由于第一轮大部制改革更多侧重于精简机构数量,而没有花大力气优化机构职能。因此,2008年的改革并没有有效解决职能不清、职责分工不明的问题,很多工作,按照职能部门的分工,应当能得到落实,实际上却存在许多漏洞与空隙,存在部门职能的严重交叉。如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凡有权有利的,多个部门都抢着做,无权无利的,则没人干。而对责任和义务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则在各个部门之间被一再推诿。

      无疑,大部制改革之难,难在突破瓶颈,在责、权、利的分配和界定方面有显著突破,不仅机构、人员得到精简,职能也得到优化,每个部门都能按高效、精简的原则设置与配备,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这尤其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务院开始,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能界定方面有较高定位,是最核心的问题。譬如像铁道部这样的计划经济时代条块分割的产物,就该毫不犹豫地兼并。而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如食品药品监督、卫生监督、质量监督等,也大可按大部制的原则进行职能整合。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也应按照市场经济要求,集中到一个部门管理,由此,才可能从根本上一举解决几成顽症的多龙戏水的难题。跨过这一步,政府机构的权力才会真正得到削减,政府部门的效率才能得到提升,政府的形象才有望提升。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精简政府机构,在人员配置上,特别要求以岗定人,而不是以人定岗。对那些根本不适合工作岗位的干部以及职员,要坚决按照新的改革方案,从现有岗位上撤下。切不可因为推行大部制,而使一些部门成为“领导加强班”。那不过是换汤不换药。

      总之,推行大部制改革,非得有脱胎换骨的勇气不可。若能改一次,成一次,则最终将促使各级政府机构成为推动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