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专 版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券商资产证券化开闸在即 创新业务整合将有着力点
  • 转融券今起试水 难改市场运行趋势(上接封一)
  • “强心剂”背后的示范效应
  •  
    2013年2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券商资产证券化开闸在即 创新业务整合将有着力点
    转融券今起试水 难改市场运行趋势(上接封一)
    “强心剂”背后的示范效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强心剂”背后的示范效应
    2013-02-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媛 ○编辑 枫林

      

      一石激起千层浪。券商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开闸”,不仅为券商创新业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更重要的是,正冲击着新兴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格局,令业界对银监会、保险会等监管机构出台的相关政策充满了无限遐想和期待。

      “证监会关于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管理规定的征求意见稿一出,我们一天都在讨论这个事,后面的连锁反应很值得期待。”某国有大行总行资管资深业务负责人刘植告诉记者,未来保监会和银监会或对银行、保险资产池产品也提供进一步的流通渠道,促进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从征求意见稿来看,新规可谓“万物皆可信贷化”。从企业应收账款、信贷资产等财产权利,到商业票据、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等,均可被作为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这极大扩展了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内涵和外延。而更令一些银行人士振奋的是,证监会出台的征求意见稿,从强化流动性安排到简化审核程序,基本“盘活”了其可用的所有平台和资源。

      如在强化流动性方面,不仅允许证券公司可为资产支持证券提供双边报价服务,即证券公司可以成为资产支持证券的做市商,按照交易场所的规则为产品提供流动性服务。而更为关键的是,符合公开发行条件的资产支持证券还成为质押回购的标的。这将大大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

      同时,在简化程序方面,明确了对于非公开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证券公司可直接向证监会提交资产证券化相关产品的申请,无需事先取得交易场所的论证意见。

      在市场人士看来,这或为保监会和银监会相关通道的打通提供有益的借鉴。

      “有了证监会先试先行后,银监会和保监会或也会谋划新政。”某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未来期盼银监会和保监会陆续出台相关措施,如现在还未被市场关注的信托受益权凭证,在监管层的力促下,未来可成为银监会开闸的“口子”。

      “而保监会也有可能最先变局,保险资产计划也可以被做成资产证券化产品,这从目前的技术手段上完全可以做到。”上述人士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券商不能涉足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此次也获准开展,这意味着未来银行在发行此类产品时,又多了一类可供选择的管理机构,券商也增添了一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管理人的业务资格。

      市场人士称,虽然目前市场上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为银行系产品,并在银行间市场交易,企业类产品在交易所市场交易,但券商获准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也就意味着两个市场互联互通更近一步。同时,也会令原先因评级不够而无缘公司债的企业,进一步盘活公司资产,多渠道开展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