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评论
  • 7:股市行情
  • 8:市场数据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搭建亚洲多边金融机构之机千载难逢
  • 所谓十大品牌,实为竞价排名
  • PMI弱势反弹警示经济复苏态势仍有起伏
  • 债务上限倒计时
    驴象恶斗未有期
  • 负面清单把监管逼上
    前所未有新高度
  •  
    2013年10月8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评论
    搭建亚洲多边金融机构之机千载难逢
    所谓十大品牌,实为竞价排名
    PMI弱势反弹警示经济复苏态势仍有起伏
    债务上限倒计时
    驴象恶斗未有期
    负面清单把监管逼上
    前所未有新高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PMI弱势反弹警示经济复苏态势仍有起伏
    2013-10-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沈建光

      要巩固经济持续改善的态势,从短期来看,宏观经济政策仍需“稳住”,尤其在货币政策保持中性的情况下,应继续突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如果未来能在自贸区改革试点、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除了将为市场带来更大利好外,也可以抵御外部不利条件对中国经济形成的巨大冲击,支持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保持7%的增长率。

      ⊙沈建光

      

      9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PMI于“十一”长假期间公布。延续了早前经济反弹的态势,9月官方与汇丰PMI均有所上升,但二者均只有比8月反弹了0.1个百分点,幅度明显弱于7、8月以及早前的预期。结合9月美联储量化宽松推迟的影响,笔者判断本轮复苏虽然可以使增长率维持在7.5%之上,但能否持续仍然面临挑战。要巩固经济持续改善的态势,从短期来看,宏观经济政策仍需“稳住”,尤其在货币政策保持中性的情况下,应继续突出积极的财政政策。从中长期看,只有推进改革,才能最终赢得下一阶段经济的稳步增长。

      看PMI分项指数,9月新订单指数为52.8%,比8月上升0.4个百分点;生产方面,9月生产指数为52.9%,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和中型企业新订单指数与生产指数均高于50%,而小型企业低于50%,显示当前小企业产需情况尚待巩固。另外,自三季度以来,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9月两者差距缩小至0.1个百分点,反映出在市场需求回升形势下,产能过剩行业生产扩张情况有所控制,整体来看目前产需增长态势逐步趋向均衡。

      结合PMI数据与早前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笔者预计三季度与9月其他宏观经济数据整体上仍将延续改善势头,特别是在7、8月经济显著反弹的基础上,三季度经济与政策出现的预测双拐点已得到验证,预计三季度GDP或将达到7.6%。其中,在积极财政政策与行政审批简化的作用下,基础项目投资有望继续支持投资反弹。消费方面,由于新政府强调节俭与严厉打击腐败,今年中秋奢侈消费大幅回落。

      对外贸易方面,9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7%,比8月回升0.5个百分点;进口指数为50.4%,比8月回升0.4个百分点。最近一段时间进出口指数的反弹,在笔者看来,一方面与国内外需求恢复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早前国内促进贸易便利化、保证进出口稳定等措施的出台。然而,由于去年同期较高的基数效应,笔者预计,海关即将公布的9月进出口数据总额可能较高,但增速未必会超过8月,预计9月出口或为5%,进口或为7%,贸易顺差或收窄至259亿美元左右。

      通胀方面,9月购进价格指数为54.5%,比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这也是今年3月以来的最高值。购进价格指数持续攀升,显示在经济企稳回升过程中,价格压力也有所上涨。结合9月商务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食品价格数据预判9月CPI,不难发现,3个官方指标走势并不一致,为判断9月消费品价格增加了难度。其中,9月农业部食品价格指数环比有所回落,而商务部与统计局食品价格却有所回升,其中尤以蔬菜价格回升较多。

      笔者将统计局数据作为重点参考,判断9月食品价格环比或为1.5%,非食品价格环比或为0.1%。在此基础上,预计9月CPI同比增长为2.9%,高于8月物价水平。另外,鉴于商务部生产资料价格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双双回落,笔者预计9月PPI环比仍将维持负增长,同比或将维持-1.6%。

      通胀反弹,主要还是食品价格所致,PPI通缩仍将制约CPI通胀的上升空间。全年通胀或将只有2.6%,远低于3.5%的目标,只是9月的通胀反弹仍将制约央行的货币政策,降息、降准预期怕要落空。而一线城市楼价的大幅上升,不仅是中国经济的重大隐患,也将促使房产税试点扩容的加快推出,并收紧信贷政策。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9月就业与企业信心指数均有回落。其中,从业人员指数为49.1%,比8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连续16个月低于50%,还需要继续观察。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8.4%,比8月回落1个百分点,反映了企业信心的高位调整。眼下,劳动力成本上涨、订单不足与资金紧张分别是困扰企业复苏的最重要因素。当然,这其中既有需求因素,也有供给因素,显示为了促使实体经济反弹,不仅需要稳增长的政策,更多还需要结合劳动力市场、金融体系等多项结构性的改革。

      总之,PMI指数在今年过去的3个季度持续回升,说明在外需反弹与国内稳增长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差阶段,复苏态势渐趋稳定。然而,9月PMI反弹弱于预期,特别是海外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又提醒我们对未来复苏态势的不确定性保持高度警惕。实际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延迟,凸显出美国经济走势与政策决策的困境,而这也给未来中国出口、外汇储备安全以及货币政策出了大难题。

      在国际经济金融持续动荡的大环境下,中国其实难有万全之策。从短期看,鉴于货币政策仍然保持中性,应该继续突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从中长期看,推进改革刻不容缓。以笔者之见,下一步深层改革落在以下两点,一是上海自贸区如何运行并为全国推广积累经验;二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怎样描绘出一幅更为清晰的改革蓝图。如果未来能在自贸区试点、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除了将为市场带来更大利好外,也可以抵御外部不利条件对中国经济形成的巨大冲击,支持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保持7%的增长率。

      (作者系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