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路演回放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散户打新难度增加
    不妨借道基金分享新股盛宴
  • 阿里大数据揭秘 谁在疯抢余额宝
  • 2014基金经理靠“胆识”投资难有成效
  • 规模适中利于风格发挥 农银消费主题精准选股获益匪浅
  •  
    2014年1月9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散户打新难度增加
    不妨借道基金分享新股盛宴
    阿里大数据揭秘 谁在疯抢余额宝
    2014基金经理靠“胆识”投资难有成效
    规模适中利于风格发挥 农银消费主题精准选股获益匪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散户打新难度增加
    不妨借道基金分享新股盛宴
    2014-01-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诚文 ○编辑 张亦文
      赵雁旎 制图

      此次新政下的打新对普通投资者中签难度加大,与其比拼“运气”打新,不如借道理财产品分享此次新股盛宴。在债券基金打新受限时,新发的混合型基金、部分保本型基金以及专户分级产品值得关注

      ⊙记者 诚文 ○编辑 张亦文

      

      随着昨日首批新股正式开启网上申购,市场被压抑许久的打新热情再次被点燃。日前公布询价情况的新宝股份及我武生物公告显示,询价机构热情爆棚,有基金公司甚至出动几十亿元资金打一股。

      据了解,此次新政下的打新对普通投资者中签难度加大,与其比拼“运气”打新,不如借道理财产品分享此次新股盛宴。

      普通散户分享打新收益难度大

      历史上打新往往可以带来不错的收益,但此次新政下的新股申购能否重演此前的收益神话呢?

      好买基金认为,目前情况下,普通投资者想分享打新的收益,其难度不小。

      首先,普通投资者申购新股的中签率较低。新股配售有网上和网下两种形式:网上配售主要由普通投资者参与,中签率较低;网下配售的中签率相对较高,但参与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普通投资者参与较为困难。

      证券业协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承销业务规范》规定,网下配售比例不低于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60%-70%,只有当网上配售的有效认购倍数在50倍以上时,才会进行一定比例的回拨。可见,普通投资者在申购中签率上没有优势。

      其次,普通投资者申购资格受限。从上交所、深交所发布的相关配套文件来看,新股发行遵循市值配售原则。即投资者申购的新股数量与T-2日持有的股票市值相挂钩。此外,《规范》规定,参与的新股发行的个人投资者,应具备至少五年投资经验。这些规定体现了管理层希望引导投资者理性对待新股发行的意图,但客观上限制了不少普通投资者参与新股发行。

      三类产品或成打新“神器”

      与其比拼“运气”打新,不如借道基金产品分享新股发行的收益。根据有关规定,网下配售的股票中至少40%应优先向以公开募集方式设立的证券投资基金和由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配售,这使得公募基金的中签概率更大。

      那么,哪些基金适合普通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呢?

      分析人士认为,在债券基金打新受限时,新发的混合型基金、部分保本型基金以及专户分级产品值得关注。

      据悉,混合型基金不受股票型、债券型基金的仓位限制,资产配置比例更为自由,其中又以灵活配置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较为突出,可将大部分资产用于打新。

      2013年末成立的安信鑫发优选和国泰淘新灵活配置,分别是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参与打新的代表性产品。二者理论上都能将最多95%的资产用于打新。较之股票型基金由于60%底仓限制,至多只能将35%的资产用于打新,混合型基金的优势尽显。

      此外,这两类混合型基金于2013年底扎堆募集、成立,与新股发行重启的节奏十分配合,其对于打新的参与意图和热情可见一斑,在债券型基金不能参与打新的情况下,这些新发的混合型基金有望成为打新的新主力。

      除混合型基金外,部分保本型基金也值得关注。由于部分保本型基金仅限制成立之初的各类资产比例,允许此后根据情况对股票、债券比例灵活调整,能起到和混合型基金类似的效果。如华润元大保本,理论上其也可使用最多95%的资产进行打新,较之混合型基金毫不逊色。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布局打新盛宴,不少基金还发行了专户分级产品,具备实力的投资者还不妨予以关注。据悉,上述基金专户多为通道产品,与私募基金合作,产品模式分级居多。其杠杆规模大概在4倍左右,预计劣后端收益能达到25%左右。

      据私募人士介绍,上述产品的合作模式为,基金专户提供通道,私募作为投资顾问进行管理的分级产品。其中,优先端约定收益在8%左右,其余收益归劣后端持有人所有。按照4倍杠杆率计算,如果打新的平均收益能够达到12%,其劣后端产品收益将能达到25%左右。

      打新收益或走低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股发行重启,打新的收益未必如以往丰厚。

      首先,新股上市首日的涨跌幅限制较以往更为严格。此次上交所、深交所对新股上市首日,开盘价较发行价涨跌幅、盘中临时停牌等内容,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新股上市首日的价格被限制在了发行价64%到144%的区间内。往年频现的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超60%的现象将一去不复返。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打新的收益。

      其次,此次新股发行较往年更为密集。根据已知信息,下周将有18家公司集中上市,今年1月份将有不少于50家公司上市。新股的密集发行,将使得打新基金难以应对:每支新股发行均进行参与,会减少单只新股的申购资金,收益也较为平庸;集中申购某几支新股,一旦所申购新股表现不佳时,基金业绩又将受损。参与打新并非稳赚不赔,存在亏损的风险。

      据统计,2010年至2012年,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比例分别为8.60%、28.52%和24.67%,明显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打新基金收益。

      再次,此次规则增加了中签难度。《意见》指出,网下投资者报价后,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预先剔除申购总量中报价最高的部分,剔除的申购量不得低于申购总量的10%。两只新股新宝股份,我武生物,剔除量50%左右,竞争可谓惨烈。这增加了博弈的难度,也增加了中签的随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