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两会特别报道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数据·图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财富故事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从战略高度打造中原第二经济增长极
  • 嗨,时间都去哪儿啦?
  • 商业银行存款终究还得转向差异化定价
  • 巴菲特的五十年不变
  • 避免资金大规模冻结
    新股发行亟待探寻新模式
  •  
    2015年3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从战略高度打造中原第二经济增长极
    嗨,时间都去哪儿啦?
    商业银行存款终究还得转向差异化定价
    巴菲特的五十年不变
    避免资金大规模冻结
    新股发行亟待探寻新模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商业银行存款终究还得转向差异化定价
    2015-03-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次降息为对称降息,但结合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政策,实际上体现为非对称降息。不过,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推进,商业银行风险定价的自主性在不断增强,风险定价能力也会不断提高,从长期看是无法坚持 “一浮到顶”的定价策略的,不同银行、不同地区之间的存款定价差别会越来越大。

      □李露

      

      央行本次降息,可谓延续了“降息+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政策组合。无疑,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会对贷款实际利率产生一定下拉作用;而存款基准利率的下调,也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筹资成本,带动市场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下行,这对于缓解企业融资贵问题能发挥积极作用。降息尤其对于稳房价、稳楼市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可以预见,对于房地产市场将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

      但同时也应看到,下调基准利率对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作用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在当前全力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贷款利率已完全充分市场化,央行无法直接干预贷款利率的变动。具体来说,一方面,对存量贷款而言,目前大部分贷款采用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或下调若干BP的浮动利率定价方法。随着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这部分存量贷款利率将持续足额下调。另一方面,对新增贷款而言,贷款利率则由商业银行根据风险测算自行定价,这部分贷款受基准利率下调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目前商业银行部分存量和新增贷款已开始采取LPR报价系统(央行组织几家代表性商业银行推行的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贷款定价,按照该报价系统确定的贷款利率不受央行直接干预,并将逐步替代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此外,由于大量信贷资金被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等对资金价格不甚敏感的领域所吸收,而全社会广泛存在的融资难也使商业银行对贷款利率具有较强的主导作用。因此,本次降息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作用恐怕会很有限。

      本次降息为对称降息,但结合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政策,实际上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体现为非对称降息。就在降息政策宣布的当天,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的恒丰银行就宣布,即日起将所有期限存款利率在央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均上浮30%,一浮到顶。尽管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挂牌价中上浮到顶的较少,但在实际吸收存款的过程中,很多基层分支机构都采取了上浮到顶的定价策略。假设降息前商业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上浮20%,降息后将存款利率上浮30%,据此估算,降息后,上浮到顶的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将由降息前上浮到顶的3.3%微降0.05个百分点至3.25%。而如前文所述,大部分的贷款利率都将足额下调。由此可以看出,本次降息对商业银行来说实际上是非对称降息,将导致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

      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不断扩大,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加速推进。对商业银行来说,存款利率是其成本的硬约束。面对不断扩大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风险定价的自主性不断增强,风险定价能力也需不断提高。因此,从长期来看,商业银行是无法坚持 “一浮到顶”的存款定价策略的,终究得转向存款的差异化定价,根据自身的负债成本和客户结构灵活定价。所以,不同银行、不同地区之间的存款定价差别会越来越大。

      央行一再表示,本次利率调整并不代表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有变。央行还重申,下一步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笔者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将在稳健的主基调下,将“松紧适度”的弹性调控向“松”的方向倾斜。事实上,继去年11月全面降息之后,央行在2月先后降准、降息,表明决策层已达成共识,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风险加剧暴露的环境下,今年的货币政策将在中性的基础上向宽松方向进一步调整,以减轻经济调整可能带来的过大震荡。

      据此,笔者判断,今年货币政策主要突出“稳定总量、优化结构”特点:一是总量适度。当前,货币政策仍需在稳增长、防风险和去杠杆之间进行平衡。在全社会流动性总体充裕的情况下,央行不可能大面积“放水”,管好流动性总闸门将是长期的货币政策导向。二是全面与定向相结合,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存准率三大政策工具。利率政策方面,运用降息手段托底实体经济,防止经济过度下滑。汇率政策方面,允许人民币适度贬值,以应对美元升值和其他主要货币(欧元、日元)由于量化宽松而带来的贬值压力。同时,基于人民币跨境流动规模扩大以及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大背景,预计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将会扩大,例如单日波动区间可能扩大至3%,以使汇率更多发挥价格调节器的作用。在存准率政策方面,根据信贷和外汇占款情况,适时降准增加基础货币的供给。预计年内仍会有至少一次降息和两至三次降准。同时,结合定向再贷款等手段,引导金融机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增加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三是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预计今年将加快推进存款利率管制的放开,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可能更进一步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5倍左右。另外,为给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存款保险制度也将正式推出,很有可能发行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存单。四是继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加强创新工具的运用。央行或将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SLO等方式来释放短期流动性,同时通过MLF、PSL等工具提供中长期基础货币,弥补基础货币缺口,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灵活搭配、合理创新、组合运用。

      (作者单位:工商银行总行城市金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