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采取适度扩张的
财政政策
⊙据新华社电
新常态下财政政策如何应对?需要怎样“广开财路”?会调整个人所得税来刺激消费吗?地方债务情况如何?……6日上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就财政工作和财税改革热点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支步入新常态。对此,楼继伟说,我们要稳步去杠杆化,但又不要造成经济“断崖式”下落。顶住下行压力,必须采取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
他坦言,收入增长乏力,经济增长放缓,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连续30多个月负增长,这种背景下,我国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制面临巨大压力。
“去年的财政收入增长是一位数,今后一段时间,也可能就是一位数。”楼继伟说,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应对收入不足的情况。比如,去年三次适当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增加收入;今年预算安排动用了以前年度结转的1124亿资金弥补收入缺口;让一些特殊实体如中投、烟草等上缴利润,弥补收入不足。
他介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按照预算收支的口径,全国赤字率是2.3%,但按当年实际收支差额口径看,赤字率约为2.7%。这对于支撑经济发展、抵御下行压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要加大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力度,保持经济处于合理区间。”楼继伟说,从这个角度来讲,有必要保持足够的支出规模。但是,刚性不意味着不能调整,“花了纳税人的钱但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的支出,就要调整掉。”
在回应削减下来的“三公”经费去哪儿了时,楼继伟说,中央财政去年“三公”经费为71亿多元,比前年减了8亿元,今年的预算安排不超过去年。减下来的8亿元,收回总预算,将平衡在各个方面。
针对地方债问题,楼继伟说,2013年审计署公开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地方债务审计情况,我们又对这次审计后一年半以来地方的存量债务做了一次统计,目前正在审核。结束之后,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
“总体上看,地方债风险可控,局部地区债务比例过高。”楼继伟说,地方债的问题是一个客观现实。预算法修订之前,地方是不得举债的,事实上却产生了很多。
他说,必须正视历史形成的地方债务,逐步消化解决,处理这个问题必须“开前门”“堵后门”,同时还要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
楼继伟提出,一方面,可以把那些有一定收益或可改造成有比较稳定现金流的地方债通过所谓“PPP模式”转为企业债。另一方面,可对一部分公益平台借的地方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予以承认,通过发债替换原来的平台债务,使债息降下来。而对一些由银行贷款形成的历史债务,如果融资平台情况发生了变化,要进行一些债务重整,应采取过渡性办法逐步解决。
楼继伟谈到,地方债自发自还的试点效果不错。“今后绝大部分都准备要地方自发自还了,现在有一部分是中央代发、地方自还。”